当前位置: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尊龙体育 » 风俗彩礼 » 印度2019年嫁妆案9000多起

印度2019年嫁妆案9000多起-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发布时间: 2022-08-08 04:13:59

1、印度的种姓制度和寡妇焚身殉夫

印度的四种结婚方式为梵式、天神式、仙人式、生主式,都是神圣幸福的结婚方式,通过这四种结婚方式所生的儿子,在有关吠陀的知识上出类拔萃、长命百岁,而由买卖、自主结合、强行绑架和偷盗所结成的另外四中婚姻,则被指责,其生出的儿子,定是凶残的、虚伪的、仇视吠陀和圣法的。那罗陀认为:女子出嫁,应由下列人负责:一、父亲;二、兄长,但要有父亲的授权;三、祖父、四、舅父、五、有能力的母亲;七、如母亲无能力,由其远亲承担。印度婚礼奢华、讲究。出嫁妆、送彩礼、设宴会、接待来客和迎亲队伍等等如同盛大庙会一样,张灯结彩,锣鼓喧天,他们认为花费越大,越光荣体面。
在古代印度的吠陀时期,寡妇是可以改嫁的,没有什么限制和规定。往后,寡妇改嫁逐渐减少,尤其到了公元2世纪以后,寡妇改嫁就开始遭到反对了。大约到公元10世纪以后,情况进一步恶化,尤其到了11世纪,制度的严峻几乎达到了顶峰,寡妇不许改嫁,即使幼年寡妇也不许改嫁。
古代印度的后宫制度自印度文明期(指公元前3000年左右在印度河流域发展的上古文明)就存在了,特别是在丘比塔王朝,一般后宫约有230名宠妾,国王后宫则超过几百人。国王后宫的婢妾大多是大臣的妻妾或是各地方的美女,她们要在后宫待一个月以侍候国王。
印度的初夜权制度:印度孟加拉的土著民族,处女非奉侍了兼祭司的酋长后,不得结婚。而记录中古代的印度王于新婚的三天内不得与新王妃接触,这三天要交给最高的僧侣和王妃共寝。
印度还有一些落后的部落地区,其婚姻关系更为复杂。有些部落盛行一妻多夫制,一个姑娘嫁给某家的兄长,同时也是其他兄弟的妻子。梅加拉亚邦迦洛族盛行舅表兄妹结婚,一个男子可以与姊妹俩同时结婚,在岳父死后还可以娶丈母娘。在喜马拉雅山区印巴停火线附近,有一处被遗忘的雅利安人部落,他们盛行一妻多夫制,处于母系社会的发展阶段。在印度史诗《摩词婆罗多》中也有坚战五兄弟共同娶了黑公主为妻的故事。

[《摩奴法典》]
《摩奴法典》是印度古代的圣典,印度教法中的最有权威的一部法典。该法典在婚姻家庭方面有以下的规定。1、实现种姓内婚制。不同等级种姓间不得通婚,但允许上等种姓男子娶下等种姓女子为妻。这也叫“顺婚”。逆婚之所生子女要降为最低种姓。此法典还规定,种姓从高到低的顺序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根据教义不允许最高种姓娶首陀罗之女。2、一夫一妻制只对下级种姓而言,对于最高种姓可以多妻。例如,婆罗门可以有四个妻子、刹帝利可以有三个妻子、吠舍可以有两个妻子、首陀罗只能有一个妻子。3、丈夫在家庭中享有特权。印度教认为子女无德只有欲,所以女子必须服从男子。在家中的地位相当于奴隶。无财产可言。对丈夫“从一而终”,甚至有“焚身殉夫”的称为“苏蒂”的习俗。4、主张童婚法典规定结婚年龄为8岁。为此,在印度,幼夫夭折和幼妻为寡夫的现象也是常见。5、有关遗产和继承方面,因种姓的不同而有区分。例如,婆罗门妇女之子可得4份、刹帝利妇女之子可以得3份、吠舍妇女之子可以得2份、首陀罗妇女之子只能得1份。而且规定,种姓妇女所生之诸子中,长子优先。
《法典》规定:“妇女幼时处在父亲的监护下,青春期处在丈夫的监护下,老年时处在儿子的保护下”,并强调“妇女绝不应任意行动”。双方家长有意向性目标后,首先要由占星师算男女双方的生辰八字,看两人是否相克,能否恩爱、白头偕老。如果两人八字相符,就开始谈嫁妆,然后定婚姻。
关于离婚,《摩奴法典》规定:“不妊之妻可在第八年休弃,只生女儿者可以在第十一年被代替。”
在《法典》中,抢夺婚是合法的。印度的抢夺婚曾见于雅利安民族,根据《摩奴法典》,缔结婚约可有八种合法方式,其中一种为“罗刹式”即“杀伤其亲族,摧毁其房屋,将哭喊着的少女从其家强行抢走”,这其实就是后来的一种抢夺婚。根据规定,只有“刹帝利”即种姓武士,才可以采用这种方式。另一方式“阿修罗”指的就是买卖婚姻。摩奴曾承认“吠舍”和“首陀罗”这两个较低的种姓实行买卖婚姻,但他本人是禁止的。他说:“姑娘的父亲若有知识就不应该接受财物,即使很少;因贪而接受财礼的人就成为‘买奴隶的人’”但是,“仙人式“的结婚方式中,新郎为娶妻向新娘的父亲赠送一头或两头牛的做法却被摩奴及其他法经作者视为合法。他们明确否认这是财礼,但其实这是买卖婚姻的残存方式。
[伊斯兰教对印度婚姻的影响](这段是不是换到后面,即置放入中世纪欧洲阶段?)
大约在八世纪前后,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那以后逐渐对印度的文化和人民的生活发生了重大影响。因为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两者的教义不同,所追求的不同,所以两个宗教之间的关系一度紧张。当穆斯林统治者利用处于统治者的优势地位并强迫印度教徒改信伊斯兰教时,印度教徒把此作法看成是对本教的侵犯和对社会的压迫,为此,在印度教社会中,婆罗门为保持所谓血统的纯洁和神圣,对婚姻等规定更加严格,从各种方面限制女子的活动范围了。因此,在这个时期,一方面种姓的狭隘性加重了,另一方面妇女们的社会地位进一步下降。由于种姓的发展和“守旧性”和“狭隘性”的加重,使低级种姓的人越半越多地改信伊斯兰教。但是,这种狭隘性产生了另一个作用:促使格比尔、纳那克等人对宗教和社会进行了改革,以缓和印度教和伊斯兰教之间的紧张气氛。
伊斯兰教传入印度后,对种姓制度和婚姻制度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印度教徒为了防止受到伊斯兰教的影响,严格种姓制度,婆罗门为了提高自己的地位不遗余力,但其他一些种姓的抵制,尤其是迦耶斯特、柯帝利种姓以及刹帝利接受了穆斯林统治者的保护。因此,这些种姓的社会地位比以前有了很大提高,其地位仅次于婆罗门。有些刹帝利种姓的人还在穆斯林统治机构中作事、当官,甚至与穆斯林通婚。婆罗门处于伊斯兰教的力量担忧,为了保持种姓制度和种种仪式的完整性,努力限制种姓成员同穆斯林发生联系。婆罗门的严格规定使低级种姓的人深受其害,、摆脱困境许多人改信伊斯兰教,促成了印度教种姓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
穆斯林为了达到长期统治印度的目的,加强同印度女子联姻,甚至想同印度教寡妇结婚,遭到了印度教徒的强烈反对。为此印度教徒对婚姻给予了更多的限制:第一,实行童婚。降低女孩的结婚年龄,婚龄下降到8—9岁。第二,在高级和中级种姓中戴面罩的习俗流行起来,尤其避免同穆斯林发生联系,这样,就杜绝了与穆斯林结婚的可能性。第三,对寡妇再婚作了严格规定,大力宣传寡妇为夫殉葬。并把这种做法视为最大的贞节和最高的美德,施以宗教和道德色彩,致使殉葬制蔓延开来。

[印度教下的婚姻陋习]
男尊女卑,古今中外,不乏其例。但印度教却把它淋漓尽致地发挥到了及至。这方面的典范就是印度的嫁妆和殉葬习俗。
殉葬制度又称“萨蒂”,大约最早是从王公逝世时妃嫔殉葬之风发展而来,进而扩大到上流阶层,以后普及于一般妇女。,印度教时代在上层和拉其普特人中,寡妇殉葬的风俗非常盛行,死者若有数妻,则正妻与死夫一起殉葬,其余妻子要单独自焚。此外,为丈夫殉葬有两种形式:一种叫同丈夫一起殉葬,即妻子与死夫尸体一起火化;一种叫模仿殉葬,即妻子与故去丈夫的遗物一起火化。假如丈夫死时,妻子有孕在身,则等她分娩后再同丈夫的遗物殉葬。如丈夫死在异国他乡,他忠诚的妻子闻讯后先用丈夫的鞋接触一下自己的胸口,然后跳入火中自焚。若不殉葬,则被人认为是失去贞节的人。
如果没有勇气殉夫,她的脸上和衣饰上就要加上寡妇的标志,并要比丈夫在世时更加小心地回避任何男性。男子见到了寡妇也要回避,因为寡妇是“不祥之物”,人们甚至认为是妻子的不吉利才造成丈夫的死亡。印度教教义规定,女子一旦和丈夫结合,就是永远的结合,即使丈夫已经死去,也永远不能和他分离,一个女人一生只能结婚一次,寡妇守节至死才能上天。寡妇因为打上不吉祥的烙印,就成为婆家做牛做马的奴仆,在社会上也不再享有一般已婚妇女的各种权利和待遇,她们无权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和宗教活动,不能参加婚礼、祝寿等一切喜庆大事,甚至不许修饰仪容,有的寡妇还要把头发剃光。根据印度教的习俗,寡妇还要献身于苦行与节欲的生活;在孟加拉邦,寡妇被禁止吃鱼肉;在安得拉邦,寡妇要吃长斋。
 即使生活21世纪,我们依然对当代印度的婚姻倍感神秘,其最主要的原因就是曾经出现在公元之前史上的的种姓制度、嫁妆规则、一夫多妻、童婚、殉葬,种种陋习居然一路传承到了现代,并且于愈演愈烈。
翻开印度报纸,嫁妆案触目惊心,特别是在北方邦,75%的婚姻问题与嫁妆直接相关。几乎天天都有相关悲剧的报道,有些人命案甚至发生在高学历高职位人群当中。据统计,每年约有9000名印度妇女因为嫁妆达不到婆家要求而丧命,2000年新德里平均每12小时就有一名女子因为嫁妆问题而被活活烧死。女方家长倾家荡产筹集嫁妆,年轻男子明码标价:从20万到1000万卢比(120万卢比相当于2。5万美元)不等,实物包括手提电脑、手机、家庭影院、数码摄像机、微波炉、纯平数码电视、全套珠宝首饰、欧洲蜜月旅行、中型汽车和、一套房子等等,而且价格还呈不断上升趋势。有印度学者甚至认为嫁妆成了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收入再分配调节手段,大量的金钱从女方家长那儿流到了男方的家庭和亲戚手中。
印度在1757年后沦为英国的殖民地,后来开始推行了英国的法律。1831年废止了殉葬制。到1947年独立后,婚姻家庭方面的规定全国并不统一。各教依据教规行使。1954年颁布了特别婚姻条例,规定同宗教的人或不同宗教的人通婚,以民事登记婚形式或按照条例认可的宗教仪式举行婚礼。1955年,颁布了印度教婚姻,废止种姓家庭制度;1961年颁布《反嫁妆法案》;1978年颁布了禁止童婚补充条例。但现实生活中,法律是很难改变习俗的。例如,有一媒体报道了在1983年5月17日,印度就有1万名儿童的举行了集体结婚;1993年的《印度斯坦时报》还刊登了比哈尔邦一个60多岁的部落酋长先后娶几十个妻子的故事,其中最年轻的一个妻子只有18岁;2006年5月的英国《泰晤士报》报道了当月发生的印度寡妇殉葬事件。这些情况似乎都说明了在婚姻方面,印度仍旧延续着古代的制度,与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不曾并轨。

[印度历史]
目前已知的印度河流域最早的文明是出现在公元前2300-前1750年的哈拉巴文明。后来雅利安人从南俄草原经中亚进入印度河流域,开始了印度的吠陀时代。在公元前1400-前900年是早期吠陀时代,即“梨俱吠陀”;公元前900-前600年是后期吠陀时代——“沙摩吠陀”、“耶柔吠陀”、“阿闼婆吠陀”。
公元前600-前400年进入了印度的列国时代,亦称早期佛教时代,印度文明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东移到恒河流域,佛经之所谓16国。之后,印度经历了摩揭陀在恒河流域的霸权时期。马其顿东征入侵印度河流域之后,印度在公元前324-前187年开创了孔雀王朝时期,著名的阿育王当政期间改奉佛教。在一世纪初,大月氏人的贵霜部落立国,是为贵霜王朝。公元1-5世纪之间的贵霜王朝建都于富楼沙(今巴基斯坦的白沙瓦),成为当时与东汉、罗马、安息并立于世的四大帝国。

[印度的宗教与种姓制度下的婚姻]
印度从古至今最大的特点就是生活的各个领域受到宗教的制约。约公元前7世纪左右,婆罗门教萌生于早期吠陀时代,并成为国教;公元前6世纪前后,佛教产生并迅速发展;6世纪后,在婆罗门教和佛教的基础上,印度教逐渐形成,并延续至今。
种姓制度最早产生于雅利安人,早期吠陀时代种姓以肤色为差异确定了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四种不同等级的种姓;后期吠陀时代种姓差异进一步加剧,并产生了诸多亚种姓(阇提)与贱民的区别。
婆罗门即僧侣和后期有资格学习婆罗门教义的种姓成员,为第一种姓,地位最高,从事祭祀和文化教育,;刹帝利即武士等,为第二种姓,地位仅次于婆罗门,从事行政管理和打仗;吠舍即平民,为第三种姓,经营商业贸易;第四种姓为首陀罗,地位最低,从事农业及各种体力劳动和手工业等。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各种姓又派生出许多副种姓。据说这些副种姓全国有3000多种,各种姓都有自己的道德法规和风俗习惯,婆罗门的副种姓中社会地位最高的是库林婆罗门。
除以上四大种姓外,还有一种排除在种姓之外的人,所谓“不可接触的贱民”,又名“哈里真”。他们的社会地位最低,最受歧视,好像被排斥在正常的社会生活之外,他们的工作是扫地、打扫厕所、处理动物尸体等。在农村,他们只能居住在村外或某一指定区域,不能和其他种姓的人使用同一口井,无权进庙拜神。
不同种姓有不同的地位和权利,其中婆罗门的权利最大,社会地位最高;首陀罗的地位最低,备受歧视,无权上学读书,没有资格进庙敬神,甚至有些地方的首陀罗不配让高级种姓的人看见自己的面孔。在古代,老远发现有婆罗门种姓的人过来,首陀罗就得赶紧躲在路旁,等着婆罗门过去自己再迈步,不然就要挨打,甚至会被活活打死。在有些地方,首陀罗连身体的影子都不能落在婆罗门种姓的人的身上,否则就会被认为是玷污了高级种姓人的身体而遭到痛打,婆罗门种姓的人回家后要赶快洗澡,以去晦气。
种姓制度对婚姻制度有很大影响,很多婚姻规定十分严格。在古代印度,只许在同种姓内部通婚,同种姓的各副种姓之间可以互相通婚,但是不能和副种姓以外的人通婚。一般允许“顺婚”,即高级种姓的男子可以取低级种姓的女子,但禁止“逆婚”,即较低种姓的男子不能取高种姓的女子,否则高级种姓的人会被开除出种姓之外。
由于“顺婚”的存在,许多低种姓的女子都想“攀高枝”,嫁个高种姓的男子,于是在社会上出现了你争我夺、高价购买新郎的风气,高种姓的男子立在高高的台阶上“俯视”低种姓的女子,索要高额嫁妆,这种婚姻一开始就建立在男女不平等的基础上,而且具有金钱买卖的性质,女方不得不出高额嫁妆以满足男方的需求。一些贪婪的男家,婚后还向女方索取嫁妆与钱财,有的人因得不到满足,竟将儿媳妇活活烧死。
种姓制度几乎成了古代印度社会制度的同义词,它决定了社会生活中人和人的相互关系,男人和女人、丈夫和妻子的婚姻关系。

[吠陀时代的婚姻]
古代印度的文化中有尊重妇女的一面,例如神话传说中有不少女神,史书上也记载着几位备受尊崇的女王,但是思想的主流仍是歧视妇女,也存在着一夫多妻制。在吠陀时代,从《梨俱吠陀》等经书籍的很多记载中可以了解到一夫多妻可能只限于王公贵族,而一夫一妻则被认为是普通的、自然的婚姻形式,《梨俱吠陀》中的赞美诗歌颂的是双马童的成双成对,并对夫妻恩爱做了赞美,阿帕斯坦巴曾经认为:如果做妻子的愿意履行其宗教职责,且生有男孩,那么,丈夫就不应再娶。《摩奴法典》箴言“相互忠贞,白头到老”,所以《梨俱吠陀》时代可能是从一夫多妻到一夫一妻的过度,至少有这方面的偏向。
原配之妻应与丈夫同一种姓,其地位高于其他妻子,其所生的长子地位亦高于其他弟兄。在宗教仪式中,她坐在她坐在丈夫身边,即使无子,也不影响她的地位,丈夫去世后,她可以领养一子。直到今天,尽管印度教不限制一夫多妻,但除非原配不能生养儿子,或患有不治之症,大多数种姓都反对其成员实行一多,男子要想再娶,须得到种姓中的潘查耶特(五人长老会)的同意。佛教也有类似规定,妾在丈夫死后,也以得到丈夫兄弟的赡养。
对于婆罗门来说,原则上只能结一次婚,除非没有子嗣。在婚姻中,娶妻一方总是要高于嫁女一方,娶妻的村庄从来不反过把女子嫁给把女儿嫁给他们的村庄。不论什么时代,最昂贵的婚姻形式为:将女儿嫁给一个婆罗门,还要伴以礼仪性的交付。妇女第一次结婚叫初婚,,男子第一次结婚并有了孩子,叫做主婚,如果再进行其他结合,则叫做副婚。在王族种姓中,一夫多妻相当普遍,尤其是姐妹共嫁一人的情形屡有发生。

直至19世纪初期,这种陋习还很流行。以孟加拉邦为例,可以看出问题的严重。1817年英国人开始统治孟加拉邦时,当时平均每天有两名寡妇殉夫自焚。又据统计,1819年全邦竟有839名寡妇殉夫,仅加尔各答就有544人。
印度自古流行嫁妆习俗,其历史沿革与印度社会的另一陋习—童婚有密切联系。一方面,印度教提倡童婚,认为女子来月经前可以结婚。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古代印度战乱连连,为避免女儿在战争中遭遇不测,人们往往在女孩未成年时早早将她嫁出,这样她就是别人家的人,娘家父母的担子就算是卸下了。因而,8、9岁到14、15岁就结婚的女孩大有人在,嫁妆于是成为婆家将她们养大成人的资金。可见,嫁妆的出现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和合理性。
除了种姓“顺婚”的原因外,妇女地位低下,是嫁妆问题存在另一个根源。在印度,咒骂男人的话是“但愿你生个女儿”,因为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大多数印度女人婚后不工作,只在家操持家务,带孩子,没有经济独立性。嫁妆陋习还与妇女的法律现状相关。由于女性受到歧视,没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女孩不可能向她的兄弟一样继承父母的遗产。因此,在她出嫁的时候,家里往往要给一笔丰厚的嫁妆,从而迫使她丧失继承权。虽然印度早在1956年就通过了关于妇女有继承权的法案,但在残酷的现实使法律几乎成为一纸空文。德里大学一位经济学教授说,只要妇女没有财产所有权,在继承权方面与男子不平等,她们的地位就不会改变。
嫁妆陋习还与妇女的法律现状相关。由于女性受到歧视,没有与男性平等的权利,女孩不可能向她的兄弟一样继承父母的遗产。因此,在她出嫁的时候,家里往往要给一笔丰厚的嫁妆,从而迫使她丧失继承权。虽然印度早在1956年就通过了关于妇女有继承权的法案,但在残酷的现实使法律几乎成为一纸空文。德里大学一位经济学教授说,只要妇女没有财产所有权,在继承权方面与男子不平等,她们的地位就不会改变。
值得一提的是:公元3-4世纪婆罗门教士vatsyayana,被认为是一位终生禁欲的苦行僧,写出了印度最色情的作品之一《爱经》。作者在书中叙述了怎样求婚,怎样保持良好的婚姻生活,怎样保持忠贞;他赞赏由爱情缔结的婚姻,他在书中告诉女人,怎样才能满足丈夫正常的、全部的性要求,从而使性爱升华,同时男子也应该尽自己所能使女方快乐。
或许这能从另一个角度上说明在为什么在印度一边是大量的文艺作品在歌颂爱情,一边传统习俗在压迫婚姻?同样的表现是:长期起来,作为印度历史与文化上各不相同却又相辅相成的三个方面:部落组织、穆斯林世界、印度教世界能够长期共同发展。

2、印度普通家庭嫁女儿到底为何要承担巨额嫁妆,与种姓制度有多大关系?

  印度女性出嫁要付出巨额嫁妆的原因主要男尊女卑的思想和种姓制度。但其中受种姓制度影响颇大,而且根深蒂固难以改变。这是因为印度的种姓制度和财富以及地位的关系更加密切。

    男尊女卑的思想使得女性没有身份价值,她们只是财富的代替品,带来多少财产就意味着她们以后在婆家生活的地位。一旦带来的嫁妆少了,很容易受到家庭暴力。轻则被男方羞辱欺负,生活不顺。重则吵架打架,还不如仆人生活自在。甚至还有被男方一家杀掉的。所以尽管印度女性人数很少,但地位依旧很低。

    在种姓制度的限制下,只能同种姓之间结婚,但例外是高种姓男子可以迎娶低种姓女子,而且又存在一夫多妻现象。所以一些低种姓家庭为了改变社会地位,利用高额嫁妆嫁出女儿以达到攀附高种姓的目的。而高种姓地位优越,财富满屋,在这种情况下选择更多。嫁妆的价值水涨船高,低种姓家庭之间也不甘心放弃,互相攀比。巨额嫁妆的现象更加不可控制了。

    尽管印度现在已经明文规定了不准索要巨额嫁妆,但这规定对于印度人民来说不过是一纸空文罢了。因为印度已经构成了封建而保守的社会氛围,种姓制度也生入人心,不会有人贸然作出改变的。很多家庭生存已经非常困难,但依然要遵循这些社会默认的规则,他们自己都认为支付巨额的嫁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

3、印度女子出嫁为何要补贴巨额嫁妆,甚至担负男方无尽索取?

近几年来,"彩礼"这一话题,频频被人提起,尤其在农村地区,面对高额的婚礼费用和彩礼,让很多男方家庭苦不堪言,与之对应的"嫁妆"却很少被人提起。在我国男多女少的局面下,"嫁妆"的作用弱化了不少,或者说相对于数额较高的彩礼,"嫁妆"只起到锦上添花的作用。


可在印度地区,男女双方结婚,即便女方倾家荡产,也要给女儿准备一份像样的嫁妆。相对我国,这的确像一种"迷惑行为"。

男方竟在家中坐享其成,其实,这种现象的背后,映射的是印度女性地位的低下,尤其面对种姓制度,为了提升家庭阶级,让女儿嫁入所谓的"高门第",很多家庭才出此下策,选择以高额的嫁妆,将女儿送入其中。

即便现在,这种现象还能看到,究竟是因为什么呢?


种姓制度下,女性地位的低下

印度至今流行种姓制度,国民分为五个等级,分别为婆罗门、刹帝利、吠舍以及首陀罗、达利特,等级从高到低。有了阶级的出现,在社会待遇上,各个种姓自然不尽相同。高种姓社会待遇普遍优良,无论是教育、生活水平都高于他姓。

而处于最底层的达利特,甚至被称为"贱民",连基本的生存资格都没有。走在路上,遇到高种姓的人们,必须让路,而这种环境,会一代一代的传给他们的孩子,让整个家族,生生世世处在低种姓的悲哀中,想要改变这种现状,则必须实现种姓跨越,形成由低到高的转变。


为了成为高种姓,许多印度人在自己死后,将骨灰撒入恒河水,以此象征心灵的圣洁,改变家族名声,可这样的过程实在艰难,还有另外一条"捷径"可走,那就是将女儿嫁给高种姓,这样一来,两家互通,身份地位也就一样了。

所以,为了达到这种目的,许多家庭不惜搭上巨额嫁妆,将女儿花钱"送给"高种姓。可这样的婚姻,从来不曾征求过女方的同意,她们,更像是一张进入高种姓的入场券。许多家庭掏不出这么多的钱,不惜向银行贷款,可见这样的种姓制度,在印度的深化程度。


另外,印度攀比之风十分盛行,家家户户比来比去,你嫁妆里面有一辆小汽车,那我女儿嫁出去,就必须有一辆更厉害的车。尤其邻里之间,闲话不断,多多少少也从侧面推动了"巨额嫁妆"的现象。


高种姓借机敛财,加剧了"巨额嫁妆"的程度

高种姓的人也不傻,他们心中清楚,这些家庭到底想要什么,为了利益最大化,男方开价都不低。尤其是出身越好、阶层越高的男性,越有"资格"提出更高的要求,比如要求房、车一应俱全,甚至婚礼的费用,也要由女方包揽。

除此外,有些奇葩的男方家庭,对于女方实在是折磨,前面说过,印度社会喜欢攀比,这种风气自然也感染了高种姓,在他们眼中,嫁妆不再是促进婚姻关系的良性因素,反而成为了突显身份地位的一个项目。


他们以嫁妆的数额,作为衡量自身综合魅力的尺码,最终,精英阶层将嫁妆数额越抬越高,普通民众为了实现阶级跨越,只能勒紧裤腰带,拼了命的追赶,形成了盛行的高嫁妆之风。

现实更加魔幻,前些年印度曝出一起多人死亡命案,就与"巨额嫁妆"有关,一个高种姓男子,觊觎迎娶女方的财产,迎娶一人便设法害死,接连杀害了好几位女性,最终敛财无数,直到案子被破,才现出真实面目。

这样畸形的婚嫁关系,早已违背了婚姻的初衷,从婆罗门到最低级,上行下效,社会终会迎来最严重的后果。


男尊女卑传统下,悲惨的女性人生

前些年大火了一部电影,名叫《神秘巨星》,讲述了一位14岁的印度少女尹希娅,突破歧视与阻挠,坚持追寻音乐梦想的故事。

电影中,印度男性对女性的恶劣态度随处可见,比如,尹希娅被检测出是女孩后,父亲就要求母亲打掉她;因为饭菜不可口,父亲对尹希娅的母亲大打出手;包办婚姻等等。


这种现象的背后,是印度几千年男尊女卑思想的渗透。他们认为女性是卑贱的,在婚姻中,必须以财产来提高地位。

经统计,在2010年,因为嫁妆问题,导致女性受害的人数高达8000人,大部分原因,就是因为男方嫌女方给的嫁妆不够或者不满意。


时至今日,在男女平等思想日益深化的当下,"巨额嫁妆"必然会成为时代前进中,被抛弃的产物,只是在印度,就不好说了。

4、印度是不是女人比较多

印度总人口为11.66亿。印度斯坦族占46.3%,泰卢固族8.6%,孟加拉族7.7%,马拉地族7.6%,泰米尔族7.4%,古吉拉特族4.6%,坎拿达族3.9%,马拉雅拉姆族3.9%,奥里雅族3.8%,旁遮普族2.3%,女性占人口的30%。望采纳

附送印度美女大概只局限于婆罗门和刹帝利两个阶层,而又大多盛产于北印度。
最早的时候雅利安人入侵了印度,并统治了北方。将印度棕色人土著统统赶到了南方。并确立了种姓制度,以防止白人雅利安血统与土著血统通婚。同时又对土著的贵族,进行联姻。他们亦成为婆罗门和刹帝利。
土著就被驯服到了婆罗门的种姓制度体系内了。但对新的入侵者肯定没辙,历史上波斯人,希腊人,大月氏,突厥,蒙古人都先后入侵印度。因此印度的婆罗门和刹帝利,都肯定混合了这些入侵者的血统。
所以北印度人能同时呈现白人和亚洲人的特征。相比白人皮肤更细腻,不会那么容易衰老。相比亚洲人又更五官立体。大眼睛长睫毛的电眼美女特别多。
我们印度电影看到的美女,大多都是北印度人。同时又都是贵族或中产阶级。世袭职业的稳固,养尊处优,当然盛产美女帅哥了。

最近看了1994年的印度老电影,希里黛玉主演的。

说现在很多美女是整出来的,但90年代呢。印度美女天然条件好太多了,根本不需要整容。
;amp;gt;这是现在53岁希里黛玉的照片。白人虽然五官立体,但皮肤是致命缺陷,怎么保养,时间都是很残忍的。惨白肤色的欧洲人,也并不好看。再说亚洲人,皮肤相比白人细腻,体毛少,这是优点。但普遍的大圆脸塌鼻子厚眼皮眯眯眼。先天条件不是特别好,所以整容盛行。
(不是自我贬低,而是混血确实有优势)印度人则相当好的结合了两者的优点。并不像白人一样易衰老,五官也很立体。就印度婆罗门和刹帝利的人口比例而言,印度美女确实不多。但只要是美女都相当惊艳。
其实我们仔细看,印度人虽然是白人五官,但脸颊并没有欧洲白人那么突出,而是接近东亚审美的偏圆瓜子脸。也有部分印度人黄种人特征更明显的,但从侧面看有能表现出白人的线条美。可以这么说,就是中国人的脸和乌黑头发 欧洲人的鼻子眼睛。同属于东方文化的印度文化,与中国文化也有一定相似性。都比较重视家庭。印度女性的委婉羞涩(眉目传情)贤惠温柔(相夫教子)俏皮可爱,与中国传统的审美也是一致的。跟中国一样是细致的美。

再者,美女的定义,外在只是一个指标之一。重要的还是气质,属于美人的气质。



下面是我喜欢的几个印度女演员
南印女星阿辛
虽然不是很白,但拥有无法抵挡的笑容和迷人眼睛
安努舒卡.谢蒂
身材不算苗条,但很性感,清纯又火辣;

北印女星(无畏警官)女主角
一时念不名字,但真的很可爱,又妩媚。

南印女星卡加艾嘉
;

亚米高塔姆
还有一个不知道名字的

印度女子遭受的苦难是从胎里就开始的,许多母亲怀孕后都到医院进行胎儿性别测定。在一个家庭里,如果第一胎是女儿,她还有活下来的希望,第二胎的机会就小了,第三胎生存的希望就十分渺茫。如果一个女子能够挣脱“层层设防”,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话,必定是有神灵的保佑。如果这个女子能够撕破那张种姓制度的大网,堂堂正正地活在这个世界上,她必定是一个奇女子。

在印度,一般而言,嫁妆是来自女方父母的礼物,也是婚后生活的必用品。虽然世界上很多国家都有嫁妆习俗,但印度高额的嫁妆使婚姻如同买卖,年轻的男子根据自身条件要求不同档次的嫁妆,仿佛成了贴上标签的商品。

印度人送女儿出嫁,要准备一大笔钱作彩礼送给男方。送的礼越多,女方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成婚那天,男方可以邀请诸多亲朋好友来热闹,而参加婚礼的客人不必送礼,相反还可拿到一个红包,当然都由女方送。如果男方的亲朋好友队伍庞大,那么女方父母的负担就令人咋舌了。

因此,印度人一旦家里生了一个女儿,就要为女儿筹集一大笔钱,若添了一个儿子,那就是多了一个发财机会。这种重男轻女的习俗影响了印度人的生育观。有的父母第一胎生了一个女儿,心中不快,决定再生一个,如果生下的又是女儿,那就努力生第三胎、第四胎,直到生了儿子才罢休。在印度,咒骂男人的话是“但愿你生个女儿”,因为没有比这更糟糕的了。没有钱的人家是嫁不出去女儿的。所以女孩子生下来就被看做是一种负债。而且几乎没有任何地位。

据统计,每年约有9000名印度妇女因为嫁妆达不到婆家的要求而丧命,更多人致残或身体留下永久的伤害。进入21世纪以来,嫁妆命案发案率仍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长,而婚姻不幸的家庭中,75%的婚姻问题与嫁妆直接相关。妇女地位低下,是嫁妆问题存在的根源。

就曾经有报道说,有时女方先嫁过去,因为家境变化付不出彩礼了,男方有时就会杀妻。杀妻虽然是犯罪,但一般都策划很好,由男方亲戚什么的动手,加上社会舆论并不谴责,所以一般惩罚都不是很重。 >>>印度男人 老婆付不出彩礼就杀妻

在印度的一些地区,由于男方结婚时索要的嫁资和彩礼越来越高,许多穷困的印度父母根本掏不起这笔巨额嫁妆钱。眼看着辛苦养大的女儿长大后嫁不出去,一些印度新娘的父兄开始铤而走险,悄悄雇用当地黑社会分子将当地一些单身男子绑架后,用棍棒等物逼迫他们与自己的女儿举行传统印度婚礼。 >>>印度新娘铤而走险 雇"黑社会"抢新郎

印度女人一身是谜。在乡下种地、在城里疏通阴沟、搬运沙土、打扫街道等,基本是女人在干。女子结婚时,如果丈夫对嫁妆数量不满意,会经常打骂妻子。沉重的精神压力使许多女子被迫自杀,不少穷人家的女儿因无力置办嫁妆只能终生不嫁。如果嫁妆不好,嫁过去的女性往往会受到虐待甚至被杀。

印度男人他们还可以随时休掉自己的妻子。他们很有艳福,一个人能娶三四个老婆。印度男人在娶老婆的时候,不仅能够得到一大笔财产,同时也得到了一个奴隶。以前的印度也会发生男人把自己的老婆放火烧死,或者杀死,以便能够不断再娶老婆,再得财产的事情。法律对此类事情经常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女人则要在男人死去的时候陪葬。这个习俗甚至十年前还发生在印度的一些偏远地方。

因此除嫁妆外,结婚后无休止地生孩子也让印度女人苦不堪言。印度女子发育成熟较早,十五六就长成漂漂亮亮的大姑娘了,结婚生育也往往在十八九岁就开始了。而且印度人想生多少就生多少,从来没有听说过计划生育。

生育过多过频繁,严重影响了印度女性的身材,一般过了30岁,她们就开始发福了,而且露腰的纱丽,恰恰又将肚子上多余的赘肉暴露出来。与婚前的苗条身材相比,简直有天地之差。难怪有人说,印度女孩如同早早开放的花朵,绽放出最绚丽的色彩,随后又早早地凋谢,令人痛惜不已!

印度男人可以不工作,建筑工地搬运工全部是妇女。印度男人还可以“出租老婆”他们以此赚钱,印度媒体报道说,在印度西部古吉拉特邦等地,由于重男轻女陋习,导致女性人数不断减少,光棍越来越多。一些利欲熏心的无耻之徒竟然干起向光棍出租老婆的买卖。

《印度时报》报道说,在古吉拉特邦的默赫萨纳、帕坦、拉杰果德和甘地讷格尔等地区媒人生意非常红火。他们通常向急于结婚的有钱人收取7万卢比(约1400美元)的婚姻介绍费,然后再拿出其中的三分之一作为诱饵到邻近地区寻找合适的对象。一些男主人抵挡不住金钱的诱惑,有的把妻女卖给他人,有人甚至把妻子出租给别人。

在古吉拉特邦罗奇地区的一个部落,一个四口之家的男主人普拉贾巴迪长期把妻子娜希妮以每月8000卢比(约合180美元)的价格出租给另一部落一名农场主

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风俗,一切想象的美丽,还原真实的面貌后,也许就只剩下难言的无奈了。我们相信,随着人们观念的发展与更新,印度一些奇婚异俗已经有了许多改变,陈旧观念也终会被新的观念所替代。

以下是印度妇女在工地劳动的照片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点击看大图

5、档案迟迟不到,是何原因?

嫁妆如何成为
印度人不能承受之重?
作者:许晔
梅拉永远忘不了那一天。
丈夫指责她带的嫁妆不够多,然后毫不犹豫向她身上泼了一桶汽油,放火烧她。
如果杀了她,丈夫就能再娶一个老婆,再拿一份嫁妆……
万幸的是,她被人及时送到医院,保住了命,但脸和上半身的皮肤都已烧得不成样子。
丈夫在她耳边悄声威胁道:给你两个选择——说真话,说是我烧的你,那你这辈子别再想见到孩子;说假话,告诉大家是你自己不小心烧伤的。
最终,梅拉选择了撒谎。
无独有偶。
最近,印度又出了一起和嫁妆有关的惨案。一家三姐妹,带着两个幼儿,以及腹中两胎儿,跳井自杀。
“一案七命”,震惊世人。
三姐妹之死
“我们不想死,但死亡总比被虐待好。我们的婆家是我们死亡的原因。”
在聊天软件上给亲人留下这条信息后,米纳三姐妹——卡鲁·米纳、卡姆莱什·米纳、玛姆塔·米纳——失踪了。
几天后,三人被发现死在印度郊外的一口井中。
更令人震惊的是,死者不止她们仨,还有卡鲁的两个孩子,一个只有4岁,一个尚在襁褓。另外,卡姆莱什和玛姆塔还都怀有身孕。
·左起:玛姆塔、卡鲁、卡姆莱什,以及卡鲁4岁的儿子。
印度有句俗语:一家若有三个女儿,全部家产都败光。
按当地传统,女方父母不仅要在婚礼时送出高额嫁妆,婚后还得一直给女婿家“送礼物”。不然,女孩到了婆家,很可能遭受来自丈夫和公婆的虐待。
米纳三姐妹便是如此。
在嫁给来自同一个家庭的三兄弟后,她们一直备受折磨。
噩耗传来时,三姐妹的父亲老米纳悲痛又自责。他说,女婿们一直逼他的女儿从娘家要更多的钱,但他拿不出来。
“实际上,我们已经给了男方很多嫁妆,包括床、电视、冰箱等,你可以在他们的家里看到。”
老米纳是一名农民,收入微薄,且有6个女儿。他坦言:“我能给她们的确实很有限。”
·三姐妹的父亲老米纳站在女儿们被发现死亡的井旁。
尽管米纳三姐妹觉得“像生活在地狱一般”,她们娘家人也早知道男方家庭的暴力行为,但没有人将离婚作为一种选择。
在印度,离婚如今仍被普遍视为禁忌。
“一旦女儿们结婚,我们认为她们应该留在自己的婚姻家庭中,以维护家庭的尊严。”老米纳说,“如果我们让她们再婚,情况将变得更糟,我们会丢脸的。”
最终,走投无路的三姐妹带着孩子集体自杀。
目前,警方以“滥要嫁妆”“虐待配偶”的罪名逮捕了三姐妹的丈夫、婆婆等男方亲属。
米纳三姐妹之死,再次将“嫁妆暴力”推到聚光灯下。
这是印度社会的痼疾。2020年,印度国家犯罪档案局记录了近7000起与嫁妆有关的杀人案,平均每天约有19名女性被杀。
这个数字是从警方提交的报告统计得来,实际数量或许还要高得多。
自杀背后的谋杀
梅拉就是一个没有被官方数据统计在内的“嫁妆暴力”受害者。
类似的谋杀案不在少数。
丈夫强迫妻子穿上易燃的尼龙纱丽,往其身上浇上汽油或石蜡油,然后点火。一旦妻子死了,丈夫便宣称是其做饭时不小心着了火,躲避法律制裁。
·梅拉被烧伤后,身体上留下许多疤痕。
而比谋杀更隐晦、更常见的手段,是“软刀子”逼人自杀。
情感折磨、扣留钱财、家庭暴力、赶出家门……为了谋求更多嫁妆,一些男方家庭无所不用其极。
比如,去年轰动印度的“维斯玛雅案”。
维斯玛雅是个家境不错的漂亮姑娘。2020年,23岁的她通过相亲,认识了与自己十分投契的库马尔,不久后开心地嫁给了对方。
·维斯玛雅(右)在婚礼上。
然而短短一年后,她就在浴室上吊自杀了。
“她是被迫结束自己的生命。”维斯玛雅的亲属说,库马尔一直因为嫁妆的事找茬儿,甚至对女方施暴。
婚前,库马尔一家便通过介绍人告诉女方家,他们很期待嫁妆。维斯玛雅家也想风光嫁女,因此没有异议。
按计划,他们准备的嫁妆包括1.5英亩土地、800克黄金,以及一辆价值100万卢比(约合8.6万元人民币)的汽车。
然而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置办嫁妆的计划。
他们手头没那么多现金,本打算卖不动产筹钱,但疫情下找不到买家。最后,维斯玛雅带着640克黄金和一辆价格低于预期的汽车嫁了过去。
婚后前几个月,男方家还没露出獠牙。但当女方家迟迟无法拿出更多嫁妆时,家暴就开始了。
维斯玛雅曾给娘家同龄亲属发信息:“他一生气就打我,还一直辱骂我父亲。实在难以忍受时,我就想走出房间,但他拦住我,拉着我的头发,扇了我一巴掌。我摔倒在地,他把脚放在我的脸上。”
面对“嫁妆暴力”,不是没有女性试图报警,可最终因此被定罪的人并不多。印媒称,只有32%的相关罪行受到惩罚。
“如果一个女人,因为她的婚姻生活似乎走到了尽头而不得不自杀,我觉得印度政府是失败的。”印度活动家卡维塔·斯里瓦斯塔瓦说。
不只影响贫穷女性
印度的“嫁妆暴力”几乎发生在所有社会阶层中。
2007年,时任印度人力资源发展部部长阿琼·辛格和家人被告上法庭,遭孙媳妇一家指控过度索取嫁妆。结婚时,女方家已经花了12.5万美元;结婚后,男方家又提出要豪华轿车和首都房产,不给就家暴。
·阿琼·辛格。
2013年,印度前世界小姐冠军尤塔·穆赫报警,指控丈夫因嫁妆问题,长期对她进行精神和身体的双重虐待。
·尤塔·穆赫。
“嫁妆暴力”对女性的身心伤害不言而喻。
曾研究印度嫁妆制度的法学学者赵彩凤告诉《环球人物》记者,19世纪以来,印度人堕女胎、溺杀女婴现象与此有关。而活下来的印度女孩,自小便有愁嫁的焦虑,在原生家庭地位低;婚后又遭遇丈夫家庭各种暴力,直至被害。
那么,高额嫁妆对男性就是百分百有利的吗?
也不是。
由于负担不起嫁妆,印度一些贫困家庭开始铤而走险,给女儿“抢”个新郎回家。
维诺德就是受害者。他参加朋友的婚礼时,有人找他攀谈,还主动提出婚宴后可以捎他一程。结果对方把他带回了自己家,还拿枪指着他的头,逼他换上新郎礼服
“那人殴打我,威胁我说,如果不娶他妹妹就是死路一条。”
维诺德哭着求他们放了自己,一旁的女方亲戚却无动于衷,还说:“我们是在给你办婚礼,又不是送你上绞刑架。”
之后,维诺德的家人也接到恐吓电话,要求他们家必须接受新娘。他们立刻报了警,但一个多月过去也没得到任何回复。后来,连警察都开始“和稀泥”,劝他既然已经结了婚,就好好跟妻子过日子。
这导致在印度一些地区,适龄未婚男子一度不敢在晚上单独外出。
赵彩凤认为,高额嫁妆导致男子同样成为婚姻市场的“商品”,被待价而沽,且婚配资源在不同种姓、阶层的男子间分配不均衡。
“受嫁妆导控的结合,就像天价彩礼婚姻一样,使人很难有能力享受以爱情为基础的现代伴侣式婚姻幸福。另外,男子都有生女孩的几率,生了女儿之后,也可能会沦于嫁妆压力的循环之下。”
法律管不了?
其实早在1961年,印度便颁布了《嫁妆禁止法》,并在1984年和1986年对该法进行了两次修订。该法规定,凡是接受和索取嫁妆的行为皆属犯罪。
但60多年过去了,高额嫁妆以及因此导致的暴力犯罪依旧广泛存在。
据不完全统计,在印度,女方嫁妆费用约为男方彩礼费用的7倍,约为女方家庭6年的收入总和。
何以至此?
作为受害者亲属,维斯玛雅的哥哥说:“在当地,嫁妆必须相当可观,因为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取决于它。社会地位很重要。”
还有一些低种姓家庭,为了改变社会地位,争抢着让女儿与高种姓家庭结亲。在这种风气下,高种姓男子成了“紧俏货”,开始坐地起价,不断抬高对嫁妆数额的要求。
“印度现代嫁妆引发的暴力等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其原因错综复杂。”
据赵彩凤介绍,目前印度本土和西方学界对此主要有两大派观点:一是文化论,归咎于印度本土根源;二是殖民论,归咎于英国殖民,因为印度的传统嫁妆曾有历史相对合理性。
在她看来,该现象是多元因素综合作用所致,印度特定的宗教文化与种姓制度、西方殖民导致社会结构等变化、资本全球化对生活世界的“殖民”等,都是不可分割的关键因素。
至于法律为何迟迟不起作用,赵彩凤表示,世界上被动进入法律现代化的文明,大都经历了法律制度与法律文化冲突磨合的过程。
“印度法系有其强大的宗教法特质,该特质可能对法律文化格外起到了加固作用。这一方面有其积极的历史意义,使其保持了鲜明的民族或族群文化特色;但另一面,可能如法学家梅因所说,法律与宗教如果在历史上没有及时松绑,会导致后来的‘不幸’,阻滞社会生活和民众见解的前进。”
“应该看到,尽管‘嫁妆暴力’事件仍频繁发生,但印度的法律现代化改革已在缓慢起作用。”赵彩凤说,一些研究表明,印度种姓文化在淡化,嫁妆制度在渐趋衰落。
但目前,嫁妆仍是印度人不能承受之重。
在这样的嫁妆制度下,没有“赢家”,只有擦不尽的血泪。
总监制: 吕 鸿
监 制: 张建魁
主 编: 许陈静
编 审: 苏睿 凌云
(文章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加微信“hqrw2h”了解细则。欢迎大家提供新闻线索,可发至邮箱[email protected]。)

6、结婚倒贴“彩礼钱”的印度女性因何丈夫仍不满足?

印度,是南亚次大陆上国土面积最大的一个国家,同时也是世界第二人口大国,至今国内人口已经突破13亿大关,并且很有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就要超越我国,成为世界第一人口大国。

但是在我们的印象中,对于印度最深刻的看法要数他们国内严格的种姓制度。

印度的种姓制度,将人们分成三六九等,贵族与平民、贱民之间是被严格区分的。这也造成了印度国内严重的贫富差距。

除此以外,印度还保留着严重的重男轻女现象。


印度女性地位低下,结婚需要女性倒贴“彩礼钱”

印度女性的地位极低,在印度境内经常发生有女性被丈夫家暴的情况,就算女性为一个家庭当牛做马,作为丈夫却始终觉得这是理所应当。

而这种重男轻女的问题,在印度已经由来已久了,这是上千年的思想一直根深蒂固在印度人心里了。


在印度 ,由于女性地位很低,在结婚的时候女性需要向男方家里交出一大笔的“彩礼钱”。因为如果一个要出嫁的女性无法提供满足男方家里的彩礼,是很难嫁出去的。就算是嫁出去了,也依然无法被男方家里认可,甚至整个社会都会歧视和嘲笑女方和她的家里。


据了解,从21世纪开始,印度家庭嫁女儿,通常嫁妆的置办费用通常为6万到13万美元,如果按照现在的汇率来说,相当于是40万-90万人民币。

对于家境好的印度女性家里来说,结婚的时候她家里还得负担起车子、房子、蜜月旅行、各种家具的费用。而男性则不需要给出什么东西,就能白白得到一个妻子和一大笔钱。

这种情况也导致了在印度农村地区的家庭,很多贫困人家因为嫁女儿而被迫倾家荡产的情况。


对于印度的女性来说,她们从出生开始就要受到社会和家庭的区别对待,甚至从小就要开始自力更生给自己攒嫁妆。

倾家荡产嫁女儿,为何丈夫依然不满足?

然而,就算是女方或者是女方的家庭为了女儿出嫁而变卖家产,倾其所有,嫁到男方家庭后,女性在男方家里也依然过得非常不好。


据有关统计,在过去的几年中,印度嫁妆命案在不断上升,每100分钟就有一名新娘因嫁妆而丧命。印度政府公布的《暴力侵犯妇女报告书》中指出,1987年至1991年间女性遭暴力侵犯的人命案增加了37.6%。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也依然要归咎于印度严格的种族等级制度和极度重男轻女的思想。也就造成了印度男性极为大男子主义的思想,他们认为妻子是属于自己的附属品,无论自己要对妻子做什么都是合情合理的。


不由得感叹,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美好的国度里。

7、印度女孩的结婚年龄大约在多少岁?

印度女孩一般不到10岁就会被家里安排嫁为人妇,她们是没办法自己选择改变生活权利。即便是出生在高种姓家族女性往往不到12岁也是必须要出嫁。大部分国家都有自己认可信仰宗教,而印度的信仰是印度教。印度教认为女孩必须要在初潮来临之前出嫁,不然极。是必须依托于男人才能生存。在这种教育下,就产生了非常牢固的大可能会给家里带来不好的事情。他们认为宗教法典是神圣不可破坏的,《摩奴法典》中强调女人是一切灾祸的源泉,男尊女卑的思想甚至在历史的长河中形成了童婚的习俗。

在印度家庭中,促成童婚很大程度是可以节省开支的。印度家庭男尊女卑的思想禁锢,为了生出男孩他们对于生育子女往往没有节制,生下女孩后,父母会早早为他们定下一门亲事,等女孩长六七岁就举行婚礼。早早嫁掉女儿不仅可以剩下抚养的费用,还可以得到一笔丰厚的彩礼。


印度女孩由于社会地位非常低下,尤其是出生在低种姓家庭的女孩,7岁左右就嫁为人妇,老夫幼妻也是常事。女该在嫁人之前是没有机会读书。在嫁人之后,就必须承担起大大小小所有家务。一般在印度家庭里丈夫对妻子毒打是司空见惯,及时新娘告诉娘家人也并不会有所改善,反而可能遭到变本加厉鞭打。


虽然印度法定女孩结婚年龄是18岁,即使触犯法律惩罚也是很低,最多也不过就是1000卢布、或者十几天拘留。所以印度女孩童婚很大意义上是由于印度政府监管不力,和印度根深蒂固宗教思想。希望随着社会文明发现,能逐渐解放印度封建思想,从而解放印度女性。

8、女子因生下女儿遭婆家人用曲棍球棒毒打?

在印度一些落后地区,女方结婚要给男方送很多嫁妆。嫁女成了印度家庭沉重的负担和父母心头永远的痛! 如果女方结婚后又生了女儿,自然会遭到男方的冷脸甚至折磨。上周,一名女性就因为生了一个女儿以及嫁妆问题,被男方家人用曲棍球棒一顿痛打。

据7月16日报道,上周,印度旁遮普省帕蒂亚拉的一名35岁女子,因为给丈夫生了一个女儿,加上给丈夫的嫁妆没有让其家人满意,遭到丈夫弟弟和他的一名朋友,用曲棍球球杆前后猛打。视频曝光后,打人的弟弟和他的朋友被警方抓获。目前,女子的丈夫以及小叔子和他的朋友,都将面临非法入侵和蓄意伤人的指控。

这名女子名叫米娜·卡什亚普,两年前与丈夫结婚。婚礼上,女方给了男方家里70万卢比(约73600多人民币),男方家人对此一直都不满意,不愿接受,女方因此没少挨丈夫的殴打。不巧的是,卡什亚普又生了一个女儿。在当地,生女儿意味着要为其准备一大笔彩礼,是赔钱的买卖。男方家人一怒之下,将卡什亚普一通暴打。

印度一些地区,嫁妆已经成为男方家敛财的方式,嫁妆越高,女方在夫家的地位就越高。如今,嫁妆又有了额外的要求,如果婚后女方给男方家里生了女儿,女方家里还要再准备一笔嫁妆。据去年的统计数字,每年约有9000名印度妇女因为嫁妆达不到婆家的要求而丧命,更多人致残或身体留下永久的伤害。目前,嫁妆命案发案率仍以每年4.4%的速度增长,而婚姻不幸的家庭中,75%的婚姻问题与嫁妆直接相关。

生活在印度的女人命还很苦啊,把女人不当人,感觉生活在中国的女人真的好幸福啊。

9、印度女人的社会地位如何?

从表面上看,印度对女性很尊重、保护:公交车上,没有老弱病残专座,但却有几乎一半的女士专座,没有人要求给老弱病残让位,但却自觉给女性让位,似乎已成习惯,火车站售票处有专门的女性窗口,列车上有两节女性车厢,女性可以到同等的其他车厢混坐,但男士绝不可以去女士车厢,公交车也有女性专车。
但这些保护,恰恰说明女性在印度受到性骚扰的严重程度已到了必须采取非常措施的程度,
按说,印度教崇拜的神灵虽多,但核心神灵——湿婆——是女性,神庙里贡奉的主体崇拜物——性器象征物更是男女性各半,还明显女重男轻,印度女性地位应该不低才是。可实际上,我们在多处乡村看到,村妇忙着,或家务,或农活,而男人们却到处悠悠晃晃地闲着。
在教育方面,我们倒是多处看到女子学校,还和一个高等女子师范学校的师生欢度了好几个小时,在不同地方,我们接触到的受高等教育的女子比男子多。
但在交特布尔时,有一印度中年男子告诉我们,家里都希望生男孩,不生男孩就会继续生。有一次在一个车厢里,看到一个家庭,七八个孩子,前面大些的都是女孩,直到倒数第二三才有了男孩,那男孩就特别娇惯。在一个重男轻女的环境,女性地位高低由此可想而知。

热点内容
用称称嫁妆 发布:2020-09-12 19:11:27 浏览:511
五星级婚宴 发布:2020-09-12 17:55:19 浏览:511
婚礼乐队 发布:2020-09-12 20:13:00 浏览:510
太庙婚纱 发布:2020-09-12 18:59:26 浏览:510
北京摄影婚纱 发布:2020-09-12 17:43:09 浏览:509
耍新郎 发布:2020-09-12 20:11:18 浏览:508
王子婚纱摄影 发布:2020-09-12 17:52:22 浏览:508
外景简笔画 发布:2020-09-12 15:57:17 浏览:508
拍外景婚纱照 发布:2020-09-12 17:43:26 浏览:507
我们结婚了2013 发布:2020-09-12 18:42:33 浏览:506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