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县风俗作文-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1、写一篇400~450字的广西容县的作文!!!!!急急急急急急急!!!!!!!
我爱广西容县容县概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辖县,著名侨乡。容县是杨贵妃的故乡、沙田柚的原产地,也是广西最大的侨乡,地处广西东南部,玉林市最东部,北流江(容县称之为绣江)中游。全县辖15个乡镇,行政区域总面积2257.39平方公里,总人口78万人。东北部与岑溪市相邻,东南靠广东省信宜市。西和西南交北流市,西北和东北分别与桂平、平南、藤县接壤。县境东西最大横距51公里,南北最大纵距73.5公里。容县县治设于容州镇,西距自治区首府340公里。全县辖12个镇,3个乡,219个村(街),总人口78万。容县是广西最大的侨乡,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和港澳台同胞共70多万人。
资源丰富容县地处南亚热带,气候宜人。全县耕地面积2.2万公顷,森林覆盖率达66.6%,经济果木林约2.7万公顷。主要农业资源有居“广西三宝”之首,古代列为朝廷贡品,原产于松山镇沙田村的沙田柚;有以肉香、骨软、色黄而饮誉海内外,特产于石寨下烟村的霞烟鸡;有味甘芳香、畅销欧美的玉桂、大红八角以及荔枝、龙眼、红菇、松脂、茶叶、桑蚕、中草药等。容县水资源丰富,是全国百个电气化县之一。重要矿产资源有锡、萤石、石灰石、花岗岩、高岭土、氟石等20多种 ,近年发现了金、铀矿等战略矿产,其中高岭土储量达1000万吨以上。
广西容县并不繁华,也不萧条。在世人的眼中,广西是个早被遗忘的省市。我们不能让广西这条巨龙再沉睡下去,我们要振兴“八桂大地”!
广西人没有广东人精打细算,广西社会也不如广东社会像一台有效而高速运转的机器……一东一西的省市:一个极度开放,像极了美国;一个极度自闭,像极了晚清。
不,广西并不是这样的。
再回顾六七十年前的民主革命时代:没有哪个省的民众像广西人一样站在中国革命的前沿,为了理想的革命信念而抛头颅、洒热血。“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中约有20%的烈士都是广西人;在军阀割据的年代,蒋介石拿下了全国所有地方的军阀,却独对着桂系军阀望然兴叹;在抗战时期各省都节节败退之时,广西不仅没有败退,还打到了河北;七十多年前,《纽约时报》还在称赞广西建设是“中国模范省”,那时的广西是风云称霸的巨龙,无人敢触“巨龙”的龙须。广西七十年代的胜利,让他省的发展突飞猛进,广西作为“牺牲者”却失落得被遗忘,甚至被遗弃。记忆的尘封,让广西的历史在国人的脑海中一点点的抹去……广西以自己的发展为代价来换取国家西南边陲的安定,广西寻来经济繁荣的出路让给了他人,但总会被国人忽略。
我爱广西容县。当然,每一个广西容县人都爱广西容县;就像中国人爱中国一样。我们不能因为它常被国人遗忘而就不爱这片尘封的土地。我们爱广西,就将用心声唤起所有人:“巨龙,醒来吧!大家一起振兴我们所爱的八桂大地!”
2、关于玉林风俗习惯的作文。
关于玉林风俗习惯的作文,可以列举玉林有哪些风俗习惯,然后分别阐述其具体内容,也可以针对玉林的某个风俗习惯进行论述,下面是一篇玉林风俗习惯的范文,仅供参考:
玉林人把春节叫“过年”,或“大年初一”。这是一年中最大最热闹和最隆重的节日。为了过一个好年,农村习惯于阴历十二月二十四便摆上清茶果品,烧香点烛,送灶神升天,祈求庇佑新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送走灶君,人们开始大扫除,搞卫生,陆川、博白客家人俗称为扫灰尘。然后是蒸发糕,舂糍粑,打米饼,包粽子,做汤圆,炒米花,炸白散,作为春节待客和走亲拜年礼品。过年买年货,猪鸡鹅鸭鱼,果品饼干酱醋茶,鞭炮神香,添置衣物家具,应有尽有。
大年三十,又称除夕。这一天,人们忙着上红,即贴春联、贴门神、贴利市钱、挂灯笼。古时门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唐后改为秦叔宝、尉迟敬德,近年有的贴上财神爷,招财进宝。贴上春联门神,人们先是祭记社公,然后祭拜祖宗。
以前敬祖宗胜过敬神,家境好者认为是祖宗庇佑,贫寒者也自认是命运不佳。祭拜过祖宗,接着是吃团圆饭了。这顿饭菜特别丰盛,白切鸡、炸扣肉、辞岁鹅成为必定上桌的菜肴。在陆川县客家人中,习惯于宰鹅辞岁,没有鹅不算过年。
吃过团圆饭,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坐于厅堂上拉家常,高堂健在的,习惯守岁到零时。接着是爆竹烟花震天动地响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大年初一,进入欢度新年的高潮。客家人过去年俗说:年到初一二,家家打斗叙。年到初三四,人客来来去。
年到初五六,有酒又无肉。年到初七八,家家捧粥钵。年到初十边,依旧同先般。年到十五六,食了剩余肉,耕个耕,读个读。初一这天人们起得特别早,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大家都说吉利话。饮过早茶,人们又互相拜年道贺。
小辈见长辈口称恭喜发财,长命百岁,长辈给后辈打发红包。再祭拜先祖后,兄弟叔侄,几家人合吃饭,共享天伦之乐。过去年初一家人少外出,年初二才开年,一劏鸡,二舞狮龙麒麟,串门走亲,从亲至疏,络绎不绝。
容县农村小孩第一次随父母到亲戚家,回担礼品还送一只鸡,称爬路鸡,寓孩子从此记得这门亲戚。在探亲访友的同时,城乡还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舞狮舞龙舞麒麟,唱采茶、粤曲贺新春,成为数百年来玉林欢庆佳节的传统习惯。
舞麒麟是玉林人年俗所独有的。那麒麟为竹纸扎绘而成,长十余米,由4至8人组成,配以一人歌舞,撑罗伞,举彩牌,上写恭贺新禧,敲锣鼓,奏八音,飘妙震撼。歌舞者唱词清新,随机应变,见人赞人,见物誉物,七言四句,令人陶醉。
采茶贺年也别具特色。采茶盛传于玉林各县市区,尤其是博白县有几十个采茶班。演出中载歌载舞,喜闹剧俱全,生动活泼,诙谐幽默,令人捧腹畅笑。玉林、北流城乡有粤曲清唱,兴业县有鹩剧马戏。
一时间,玉林大地到处都可听到采茶、粤曲、鹩剧、牛戏、木偶的欢唱,为节日增添浓厚的欢乐气氛。经济基础决定人们的意识。改革开放后,玉林经济蓬勃发展,人们的科学文化素质也提高了,玉林人过年既保留许多优秀的传统习俗,而许多旧习俗又在不知不觉地发生变化。
在假日黄金周,城乡举行丰富多彩的文艺晚会,有的外出旅游欢庆。欣赏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成为必看的娱乐大餐。传统的饮食也在变化。旧社会人们除夕买下肉菜,年晚劏鸡杀鸭,吃了一顿便收藏起来,开年后接待亲朋。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讲究鲜美味好,哪管上年有余没有余?在城镇,人们还邀上亲朋上酒家吃团圆饭,来几曲卡拉ok。
拜年之风也在变,利用现代通讯在电话上恭喜,在短信息上祝福,省时又省工。过去祭祀祖先是为了祈求庇佑好年景,现在为的是尊老爱幼,懂得只有拼搏才会赢。过去过年延续到元宵节,现在人勤春来早,过了初五六便劳作耕耘,外出打工赚钱,创造美好的新生活。
3、包粽子 作文
我有好多呢!我都给你说:
明天就是我们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了,今天奶奶买了许多芦叶,准备包粽子,我一看到这些清新芦叶,就忍不住想学了,于是就向奶奶请教。
奶奶拿来一大盆芦叶、淘好的米和淹渍好的肉馅,开始教我包粽子。“首先,我们要用四、五片芦叶稍稍重叠平放在一起,”奶奶开始手把手的教我,“然后,要将芦叶卷成一个圆锥形状。”说着奶奶演示了一遍给我看。“原来这么简单呀!”我迫不及待地说“让我来试试吧”说着,我拿起了五片芦叶开始有模有样的做了起来。可是这些芦叶叠平后,好像故意要跟我作对似的,总是卷不成圆锥状,不是太大就是太小,急得我满头大汗,差点哭出来。奶奶见了,急忙走过来跟我说:“包粽子不能心急,要慢慢来。”说着,便把我的手放在芦叶的适中位置上,然后对我说“再试试从这边卷起怎么样?”我一试果然成功了。第一步总算大功告成了。
接下来,该放米和放馅了,这一步很简单,几乎没费力就成功了。最难的一步来了——那就是盖芦叶。奶奶娴熟地把芦叶折来折去,就像在变魔术一样,不一会儿一个标准的“三角体”呈现在我的眼前。“哇!这么难”,我的好学劲一下子被这另人眼花缭乱一步扫的灰飞烟灭。不过,不一会儿,我的不服输的劲又上来的,心想再难我也要学会它,经过奶奶细致耐心的指导,我终于学会了。
尽管我包的粽子不太漂亮,但是,这毕竟是我自已亲手包出来的,吃在嘴里,味道就显得格外的鲜美。
还有:
端午节到了,邻窗飘来一股浓浓的粽香,我嘴馋的咽着口水。
走进厨房,我对姥姥说:“我要做粽子,”“小馋猫,早准备好了!”姥姥笑着,从厨房把已经在水里浸泡好的大米和煮好的粽叶端了出来,对我说:“知道端午节为什么吃粽子吗?诗人屈原跳江自杀后,人们把饭团投江纪念,演变后成了吃粽子。”
“来,先看姥姥包一遍”姥姥说着,先挑了两片没有裂缝的粽叶,正面朝上铺在手上,接着将一边轻轻卷成漏斗状,放一些米、几颗枣进去,把口捏住,将另一边盖在上面,再绕几圈,最后用线把粽子捆住。姥姥动作流畅,看得我啧啧称奇。
我照着姥姥的样子包,可总是从卷的地方失败,因为掌握不好力度,粽叶被撕裂了好几片。姥姥调侃到“你是撕叶专家吗?”我“扑哧——”笑了,刚卷好的又完了……试了五次后,终于成功了。可是,它的样子奇形怪状的,几次“废纸团”模样的粽子诞生后,我越包越像样了。我接连包了十个粽子,累的手都软了,看来:吃起来好吃做起来难呀!
下锅喽,我呼了一口气,躺在沙发上休息。不一会儿,厨房飘来一阵阵粽香。出锅了,一盘热气腾腾的粽子端上了桌。我垂涎三尺,伸手去抓,却以烫到手败下阵来。闻着,香啊!口水不由自主地流下来。
待它们凉些后,我抓起一个就狼吞虎咽起来,粽子黏黏的、香气十足、满口回味!
还有:
今天是端午节,我们一家坐在圆桌旁,讨论着怎样过端午节,忽然,我想到一个主意,就说:“我们自己包粽子,自己吃,怎么样啊?”“好!”爸妈齐声回答。
我们把包粽子的外壳,去买来,就开始包粽子了,先把洗净的糯米放入盘中,再加上辅助材料,进行搅拌,等白色的糯米变成黄色就行,再把壳包成一个造型,把糯米放进里面,压一压,再把另一个角上多出来的一点壳把它包到里面去,就可以了,一个粽子完成了,最后,告诉大家包粽子可难包了,包的不好就要露馅,而且要掌握技巧,我可不会包,妈妈会包,我就学着妈妈的样包来包去,(停,告诉你个秘密,其实我是乱包,但是我还是通过了这关。)根本就不会包,但是,还是混进了锅中,盖上了锅盖,就开始煮了,一分钟、二分钟、十分钟、四十分钟······,哎,终于煮好了,没等妈妈拿上来,一阵香气已经不由自主地向我扑过来了,妈妈把粽子端了上来,我连忙抓了一个,就开始吃,吃一个,两个,这是,爸、妈突然大笑起来,我很奇怪,他们为什么笑,爸爸说:“你自己看看镜子。”我走到镜子面前一看,呀!我变成了一个小花猫。
希望端午节永远留在我身边,这样天天可以吃到美味可口的粽子了。
还有最后两个:
今天是端午节,我和妈妈一大早就开始包粽子。我最喜欢吃糯米红枣的粽子了。妈妈早就把所有的材料都准备好了,我心想:今天又有美味可吃了。
开始包粽子了,妈妈把米泡好,又把泡米的水倒掉,又往米中加了大红枣。我跟着妈妈学习包粽子,我先弄好了竹叶,把糯米放入竹叶中,又放上大红枣,然后把它包起来用线捆好。等我包好一个的时候,妈妈已经包好了好几个。当我们包完粽子,妈妈煮粽子的时候,我坐在一旁沉思起来。粽子是用来纪念屈原的,这位伟大的爱国人士令万民敬仰!这时我想起了毛主席的诗句:“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
这时妈妈喊我,粽子已经出锅,我闻到那香喷喷的气味,真有点垂涎三尺啊!
我不会忘记这个难忘的节日!
包粽子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端午节的第一个意义就是纪念历史上伟大的民族诗人屈原。屈原,名平,是战国时代的楚国人,生于楚威王五年夏历正月初七,或谓生于楚宣王二十七年,卒于楚襄王九年。端午节的第二个意义是伍子胥的忌辰。伍子胥名员,楚国人,父兄均为楚王所杀,后来子胥弃暗投明,奔向吴国,助吴伐楚,五战而入楚都郢城。当时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尸三百,以报杀父兄之仇。吴王阖庐死后,其子夫差继位,吴军士气高昂,百战百胜,越国大败,越王勾践请和,夫差许之。子胥建议,应彻底消灭越国,夫差不听,吴国大宰,受越国贿赂,谗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赐子胥宝剑,子胥以此死。子胥本为忠良,视死如归,在死前对邻舍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吴京之东门上,以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便自刎而死,夫差闻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尸体装在皮革里于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传端午节亦为纪念伍子胥之日。昨天,我和姐姐去超市买糯米蜜枣和芦苇叶子,准备回家包粽子.端午节当天,妈妈一边给我听写生字一边包粽子,姐姐也参与了包粽子.姐姐包的粽子造型非常好看,妈妈包的可就差远.刚包了一回儿,我姐姐突发奇想,要往粽子里包火腿和海苔,然后姐姐专职包火腿馅粽子,妈妈包花生绿豆葡萄干馅的粽子.姐姐包了十多个,妈妈包了十多个,她俩互不相让.闲话就说到这里,下面我们开始吃粽子,妈妈还做了很多菜和鱼汤.我吃的第一个粽子是海苔馅的,这个端午节我们过得非常愉快.
好啦!就这些啦,你也要自己想想哦,↖(^ω^)↗加油!
4、谁帮帮我找作文啊 题目 是《我家乡的端午节》 要写过程啊 600字以上 要写习俗 我在唐山
我家乡的端午节
梅子熟透以后,端午的脚步款步而来。“她从花明柳暗细雨如丝的江南走来,从绿阴如盖柳树含烟的梦中走来,从我深深地凝眸中走来了。”这是当代词作家丰桦对端午节的赞美。
我的家乡在东北的山区。村庄的四周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山上“佳木秀而繁阴”。一条清澈的小溪在巍峨的山涧溢出,淌过炊烟缭绕,鸡鸣狗叫的村庄。千百年来,古朴安宁的村庄就这样静静的躺在大山的怀抱中,吸收着大地的灵气,沐浴着阳光的光辉。
野鹃花开过不久,就到端午节了。于是,我处在异国他乡而又回忆起在故乡过端午节的情景来
家乡的端午节,很多风俗跟外地一样系百索子,端午的前一天晚上凌晨3,4点钟,母亲起床,把事先准备好的五色小绳系在孩子的手脖子上。小绳是掉色的,沾了水,把手腕染的红一色,青一色,好玩极了。
端午节过了,等到第一场雨,孩子睡着后母亲在悄悄的把小声解下来,扔在水里让雨水将其冲走。
用五彩的纸叠了连环小宝灯挂在门楣上,象征着一年的五谷丰登,衣食无忧。
记忆最深的是我8岁那年的端午节。那年,不知怎的,我身上起了又大又紫,肿的流脓的脓包,疼得我不得安宁,这时八一公公说“毛毛,你等着,我去弄些薆蒿来。”直到下午,他才回来。我听人家说这玩意放在水里煮沸后,用水洗澡,能治百病。我洗完澡后果真不疼了。第三天,就好了。
事后我问八一公公缘由。他说“你这娃子走运,逢上端午节,不然,可够你受得!”我至今也不明白他的意思。大概是由于恰逢上这个充满神奇色彩的节日吧!
家乡也要泡端午酒。再下过春天的第一场雨后,家家户户就已经将端午酒放入地下深埋发酵。里面放6样东西,那就是:北枣,荔枝,枸杞,橄榄,桂圆和杏仁。端午酒入嘴清香,可谓“泉香而酒洌。”端午酒还可以让人长生不老呢!!!如今,妈妈也如法炮制,材料一样,但入嘴后口感却不一样。我提醒妈妈:“你用的是这里的酒,而不是家乡自己酿的酒啊!”
我同妈妈已离开家乡多年,但故乡的山山水水,人情风俗在我心屏上总不能抹去。今年的端午节已经过完,我多想问问:亲爱的乡亲们,你们又酿端午酒了吗???
5、广西玉林容县的风俗习俗和故事
1、干栏
也叫木楼、吊脚楼。壮、侗、瑶、苗、汉都有。多为两层。上层一般为3天间或5开间,住人。下层为木楼柱脚,多用竹片、木板镶拼为墙,可作畜厩,或堆放农具、柴火、杂物。有的还有阁楼及附属建筑。
一般干栏都依山傍水,面向田野,前景开阔,采光也好。一个寨子一个群落,整体肜去,既雄伟又壮观。有些村寨,家家相通,连成一体,就像一个大家庭。居室格局,各族自有特点。
2、牛魂节
时在农历四月初八。又称脱轭节,流行在桂北龙胜一带壮族山村。传说这天是牛王诞辰。要给牛脱轭,刷洗身子,放牧到水草丰美的地方。牛栏要打扫干净,铺上干爽稻草。不准役使,更不准鞭打,还要给牛唱山歌,喂乌米饭。
过去有些寨子里还建有牛魔王庙,过节这天,要杀猪祭祀,村民们在庙里聚餐。当地流行一个传说:当初陆地只有岩石、黄沙,牛王奉命下凡播种百草,原定跨3步撒一把草万,牛王记错了,变成跨一步撒3把,使得大地百草丛生,连庄稼都长满野草。
天帝大怒,罚牛王下人间吃掉百草。但天帝并没有忘记它,每当它生日,便派牛魔王下凡看望、佑护牛王和它的子孙,为它们灭病去灾,由此便建起了牛魔王庙。牛魂节表现了壮族人民对耕牛的爱护和对农业丰收的期望。
3、壮姑夏装
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姑娘的传统夏装,上白下青,用料多为细棉布,现在也有用绢和洛纶的。上衣款式为平领、对襟、中袖。中襟缀两只布扣,手工精巧,有蝴蝶形、菱形等样式。袖筒中腰和袖口绣有“花栏杆”,用丝和配色极为讲究,花形也多种多样。
衣衫腰身部位比较宽松。裤子为青色,宽筒,裤筒中腰也镶有两道宽约一寸的“花栏杆”,多为锻带加绣花色。壮姑穿上这套衣裳,配上线底细花胸围和方形法净印花头巾,耳挂串珠环,腕戴白银镯,走在乡间路上,给人以潇洒、自然、和谐的内蕴美感。
4、抛绣球
壮族青年传统的体育文娱活动,和表达爱情意愿的独特方式。绣球有圆形、方形、菱形,有的还做成各种动物形状。上端有条彩带,下端系一束尺多长的彩丝穗子,球内填充谷糠或棉籽,大小不一,轻重不等,一般不超过一斤。
比赛时,男女相向分列两队,各有一裁判。一方起抛,球落对方场内,接不住的,要罚唱歌或表演节目。再轮换抛球。绣球作为爱情信物时,抛法又不相同。有的是在对歌时,姑娘趁无人注意悄悄地送给意中人,对方则以手帕、毛巾之类物品回赠,两人继续对唱下去,借以增进了解。
有的是姑娘看中了谁,便定点抛过去,对方如亦有情意,即系上礼物,还抛过来。绣球能打开双方心扉,为彼此的进一步接触、了解,创造条件。
5、夜婚
桂北部分壮族地区婚俗。也称火把婚。婚期晚上,新郎带二三十人,点着火把,边走边唱,直往女家。到女家村寨边,先与新娘女伴对歌,一般总是让男方赢,男方再派一口齿伶俐的小伙子进寨,走近女方家门,又被姑娘们拦住,用歌声盘问,对答无误,才准进门迎亲。
新娘上路,由二三十位女伴陪送,一路上边走边与迎亲男青年们对歌,在歌声笑声中,簇拥新娘,到达男家拜堂成亲。新人进洞房后,男女青年继续对歌,直到天明。通过对歌,他们互相认识、了解,有的交上朋友。进而缔结夫妻良缘。
6、容县的美丽传说(作文350字到400字)有哪些
舌尖上的容县——酸料
俗话说得好:“民以食为天。”说起我最爱的小吃,那就是容县特有的酸料。潘石榴,苹果,哈密瓜,青瓜……瓜果类都可以用来做酸料。酸料制作的过程极其简单,但做出来的美味却令人回味无穷。那我给你们介绍一下怎么制作白萝卜酸吧!先准备好一个白白胖胖的大萝卜,不去皮,因为不去皮能使质感更脆。替它洗一个澡,洗干净,然后把它切成薄薄的横条状。准备好一瓶醋,再用盐巴把萝卜泡软,把盐巴冲洗干净。把适量的醋倒入萝卜中,喜欢吃辣的朋友可以把辣椒切成粉末加入到萝卜中,然后摇一摇让它入味。过十几分钟后再把盘子掀开,一股沁人心脾的香酸味扑鼻而来,令人垂涎欲滴。制作过程就是这么简单,而做出来的美味却与众不同。白萝卜酸一口咬上去清甜脆口,一个字形容:爽。暖人心脾的酸味令人回味无穷。其酸料有开胃,去火,降压,美容等功效。使人吃了神清气爽。嘿‘朋友!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垂涎欲滴了呀~那就来我们容县享受一下舌尖上的美味吧!
7、端午节作文600字
我印象中的端午节
我生在离成都只有八十多公里的一个小村里,我那里属于丘陵地带,从小到大,在我的印象里我们那里的端午节一定要喝雄黄酒(在头一年将中药雄黄浸泡在酒瓶里,到了第二年端午节就可以用喝),小孩还要在额头擦一点雄黄酒.同时在当天中午自家要煮吃鸭蛋,记得小时候每年我们都要吃2个,因为我家条件不好,平时是很少有机会吃到蛋的,那时的我挺喜欢过这节,因为不光可以吃鸭蛋,还要吃粽子,虽然从小到大我都没有看到过我妈包粽子,但是我们姐弟俩却从来没有少吃一次,每年都是吃外婆送来的.
记得我家刚建完房子的那一年,由于家里的储蓄全用完了,还欠了不少债,父母只好从节约上出发,那一年,我婆也到小姨家去过节了,我想肯定吃不了,结果邻居家的大妈专给我们姐弟俩送来几个,从那以后我对粽子和鸭蛋总是百吃不大厌,甚至到了现在,我都爱吃这两样食品,条件好了,我也工作了,有能力购买自己喜欢吃的东西了.也就是在去年,我苏州一个朋友结婚,去她家才真正第一次看到包粽.因为她们那里有一种习惯,结婚时要吃粽子.
还有一次,那是在我过生日的时候,我一个人在外地读书,那天我特想吃粽子,就去超市里买了几个粽子和鸭蛋,同时请我同学吃,她们还笑我说,那有这样过生日的人呀,太对不起自己了,同时也说我小气,不请她们吃大餐.而今天也是我的生日,我却不能吃到粽子,虽然有太多好吃的东西,以及礼物,但是,从内心来说我还是想吃个粽子.可是没有会请我吃,所以我昨晚专门去买了粽子,做为自己送给自己的生日早餐.
学生作文:儿时的端午节
端午节在中国的民间节日中可以算得上隆重,粽子、茶鸡蛋、插艾蒿等都是端午节的特色。
小时候过端午节我足足能提前兴奋上一周,因为可以吃上香喷喷的粽子了,那个时候生活比较单调,也很苦,不是过节平常是什么也吃不到的。说起粽子,它不仅好吃,最主要的是在包粽子的过程中,体现着乐趣。每年端午一到,母亲在头一天晚上跑上一盆糯米,第二天早上便是我和母亲一起包,绿绿的粽叶里加上糯米和大枣,包成三棱形的粽子,包好后放在大锅里足足煮上3、4个钟头,之后母亲把粽子泡在备好的两水桶内,凉了以后细细地拨开竹叶,咬上一口白嫩的糯米,紫红的大枣就露出头来,蘸白糖再吃,那时吃起来是那么的香甜可口,耐人回味。
端午节前夕,家家把在山上采的艾蒿插在门上,说是为了避邪,我们小孩只是效仿着做,不懂其中的含义。
端午节早晨,起床后,母亲在我们的手腕和脚踝上缠上五彩的丝线,今后一直带着,据说可以去病除邪。其实在我心里,这些五彩的丝线在我心里是那些精美手镯的替代品。有些人家也会花些钱给自己的小孩买香荷包带在身上,我的母亲是自己亲手用些小布头做的,里面塞些棉花,放些香草,即便是这样我们也很高兴。
回忆儿时过节是快乐的,节日的气氛也比现在浓。
端午节纪念屈原作文
战国时代楚秦争夺霸权,诗人屈原位列右大夫,很受楚王器重。后来,屈原的主张遭到上官大夫靳尚为首的守旧派的反对,他们不断在楚怀王的面前诋毁屈原,楚怀王渐渐疏远了屈原。有着远大抱负的屈原倍感痛心,他怀着难以抑制的忧郁悲愤,写出了《离骚》、《天向》等不朽诗篇。
公无前229年,秦国攻占了楚国八座城池,接着又派使臣请楚怀王去秦国议和。屈原看破了秦王的阴谋,冒死进宫陈述利害,楚怀王不但不听,反而将屈原逐出郢都。楚怀王如期赴会,一到秦国就被囚禁起来,楚怀王悔恨交加,忧郁成疾,三年后客死于秦国。楚顷襄王即位不久,秦王又派兵攻打楚国,顷襄王仓惶撤离京城,秦兵攻占郢都。屈原在流放途中,接连听到楚怀王客死和郢都攻破的噩耗后,万念俱灰,仰天长叹一声,投入了滚滚激流的汩罗江。江上的渔夫和岸上的百姓听说屈原大夫投江自尽,都纷纷来到江上奋力打捞屈原的尸体,同时拿来了粽子、鸡蛋投入江中。有些郎中还把雄黄酒倒入江中,以便药昏蛟龙水兽使屈原大夫尸体免遭伤害。
从此,每年五月初的屈原投江殉难日,楚国人民都到江上划龙舟,投粽子,以此来纪念伟大的爱国诗人,端午节的风俗就这样流传下来。
端午亦称端五,是我国最大的传统节日之一。“端”的意思和“初”相同,称“端五”也就如称“初五”;端五的“五”字又与“午”相通,按地支顺序推算,五月正是“午”月。又因午时为“阳辰”,所以端五也叫“端阳”。五月五日,月、日都是五,故称重五,也称重午。此外,端午还有许多别称,如:夏节、浴兰节、女儿节,天中节、地腊、诗人节等等。端午节的别称之多,间接说明了端午节俗起源的歧出。事实也正是这样的。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迄今为止,影响最广的端午起源的观点是纪念屈原说。在民俗文化领域,我国民众把端午节的龙舟竞渡和吃粽子都与屈原联系起来。俗说屈原投江以后,当地人民伤其死,便驾舟奋力营救,因有竞渡风俗;又说人们常放食品到水中致祭屈原,但多为蛟龙所食,后因屈原的提示才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做成后来的粽子样。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节”。“五”与“午”通,“五”又为阳数,故端午又名端五、重五、端阳、中天等,它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熏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尽管端午节年年过,但是关于端午节的来历,却不甚清楚,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诸说。
一,纪念屈原说。此说最早出自南朝梁代吴均《续齐谐记》和北周宗惊《荆楚岁时记》的记载。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汩罗江,死后为蚊龙所困,世人
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又传,屈原投汩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一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有唐代文秀《端午》诗为证:“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二,迎涛神说。此说出自东汉《曹娥碑》。春秋时吴国忠臣伍子胥含冤而死之后,化为涛神,世人哀而祭之,故有端午节。
三,龙的节日说。这种说法来自闻一多的《端午考》和《端午的历史教育》。 他认为,五月初五是古代吴越地区“龙”的部落举行图腾祭祖的日子。其主要理由是:(一)端午节两个最主要的活动吃粽子和竞渡,都与龙相关。粽子投入水里常被蛟龙所窃,而竞渡则用的是龙舟。(二)竞渡与古代吴越地方的关系尤深,况且吴越百姓还有断发纹身“以像龙子”的习俗。(三)古代五月初五日有用“五彩丝系臂”的民间风俗,这应当是“像龙子”的纹身习俗的遗迹。
四,恶日说。据《史记》记载,孟尝君田文生于五月初五,其父曾令其母遗弃田文,理由是这一日生的孩子要害父。东汉《风俗通义》也有“五月五日生子,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东晋大将王镇恶五月初五生,其祖父便给他取名为“镇恶”。宋徽宗赵桔五月初五生,从小寄养在宫外。可见,古代以五月初五为恶日,是普遍现象。这样,在此日插菖蒲、艾叶以驱鬼,薰苍术、白芷和喝雄黄酒以避疫,就是顺理成章的事。
五,夏至说。持这一看法的刘德谦在《“端午”始源又一说》和《中国传统节日趣谈》中,提出三个主要理由:(一)权威性的岁时著作《荆楚岁时记》并未提到五月初五日要吃粽子的节日风俗,却把吃粽子写在夏至节中。至于竞渡,隋代杜台卿所作的《玉烛宝典》把它划人夏至日的娱乐活动,可见不一定就是为了打捞投江的伟大诗人屈原。(二)端午节风俗中的一些内容,如“踏百草”、“斗百草”、“采杂药”等,实际上与屈原无关。(三)岁时风物名著《岁华纪而》对端午节的第一个解释是:“日叶正阳,时当中夏。”也即端午节正是夏季之中,故端午节又可称为天中节。由此看来,端午节的最早起源当系夏至。
诸说纷出,而以纪念屈原说影响最为广泛。由于屈原的人格伟大,诗艺超群,人们也愿意把这一纪念日归之于他。
端午节介绍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二千多年的旧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游百病,佩香囊,备牲醴。
悬钟馗像:钟馗捉鬼,是端午节习俗。在江淮地区,家家都悬钟馗像,用以镇宅驱邪。唐明皇开元,自骊山讲武回宫,疟疾大发,梦见二鬼,一大一小,小鬼穿大红无裆裤,偷杨贵妃之香囊和明皇的玉笛,绕殿而跑。大鬼则穿蓝袍戴帽,捉住小鬼,挖掉其眼睛,一口吞下。明皇喝问,大鬼奏曰:臣姓钟馗,即武举不第,愿为陛下除妖魔,明皇醒后,疟疾痊愈,于是令画工吴道子,照梦中所见画成钟馗捉鬼之画像,通令天下于端午时,一律张贴,以驱邪魔。
挂艾叶菖蒲:在端午节,家家都以菖蒲、艾叶、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将艾叶悬于堂中,剪为虎形或剪彩为小虎,贴以艾叶,妇人争相佩戴,以僻邪驱瘴。用菖蒲作剑,插于门楣,有驱魔祛鬼之神效。
赛龙舟:当时楚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死去,于是有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是为龙舟竞渡之起源,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尸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清乾隆二十九年台湾开始有龙舟竞渡,当时台湾知府蒋元君曾在台南市法华寺半月池主持友谊赛。现在台湾每年五月五日都举行龙舟竞赛。香港有竞渡,近来英国人也有仿效我国人作法,组织鬼佬队,进行竞赛活动。
吃粽子:荆楚之人,在五月五日煮糯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以祭祀屈原,为恐鱼吃掉,故用竹筒盛装糯米饭掷下,以后渐用粽叶包米代替竹筒。
饮雄黄酒: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域地区的人家很盛行。
游百病:此种习俗,盛行于贵州地区的端午习俗。
佩香囊:端午节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驱瘟之意,而且有襟头点缀之风。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作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夺目。
8、容县的风味食品作文500字
我最喜欢吃的那就要数家乡的风味食品---煎堆了,煎堆是每年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吃的其中一种风味食品.下面就让我来说说煎堆的故事吧!\x09 \x09
记得在某个快过年的前几天,我坐公交车回到老家,爷爷说叫我做煎堆,我高兴的一蹦三尺高. \x09
于是,爷爷拿出面粉和白糖,将它们倒入一个大盆子里,再加上一些水,用手将他们反复搅拌,搅拌均匀后,爷爷便让我把它们揉成球体,爷爷先做了一个示范,
将调和的粉放入手心,再用双手轻轻揉动,直到揉出一个球体为止.我按爷爷的做法做,先拿了一点调和好的粉放入手心.于是,爷爷便在上面撒了一层白芝
麻.\x09 \x09
全都准备好了,下一步时放入锅里炸,爷爷将油放入锅里,等油沸腾时,再将它们一个一个放入锅里炸,刚开始煎堆还没有任
何变化,慢慢的变成淡黄色,到最后便变成金黄色,这时,煎堆便可以吃了,我迫不及待拿起一个刚要放入嘴里吃时,“哇,好烫.”烫得我手上起了一个小泡
泡!”爷爷见了,笑着说:“别那么急嘛,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呢,这里有一双筷子,用筷子夹着吃吧!”我接过筷子,夹起一个咬了一口,“嗯,真好吃,有点甜
但又很松软,很香.”我吃了一个真想再吃第二个,但是不行,刚出锅的煎堆不能吃太多,不然会上火的哟!\x09 \x09
我爱吃家乡的风味食品,但我更爱吃爷爷做的煎堆!
9、广西玉林过年习俗的作文500
玉林人把春节叫“过年”,或“大年初一”。这是一年中最大最热闹和最隆重的节日。为了过一个好年,农村习惯于阴历十二月二十四便摆上清茶果品,烧香点烛,送灶神升天,祈求庇佑新年五谷丰登,人畜平安。送走灶君,人们开始大扫除,搞卫生,陆川、博白客家人俗称为扫灰尘。然后是蒸发糕,舂糍粑,打米饼,包粽子,做汤圆,炒米花,炸白散,作为春节待客和走亲拜年礼品。过年买年货,猪鸡鹅鸭鱼,果品饼干酱醋茶,鞭炮神香,添置衣物家具,应有尽有。
大年三十,又称除夕。这一天,人们忙着上红,即贴春联、贴门神、贴利市钱、挂灯笼。古时门神贴户左右,左神荼,右郁垒,唐后改为秦叔宝、尉迟敬德,近年有的贴上财神爷,招财进宝。贴上春联门神,人们先是祭记社公,然后祭拜祖宗。以前敬祖宗胜过敬神,家境好者认为是祖宗庇佑,贫寒者也自认是命运不佳。祭拜过祖宗,接着是吃团圆饭了。这顿饭菜特别丰盛,白切鸡、炸扣肉、辞岁鹅成为必定上桌的菜肴。在陆川县客家人中,习惯于宰鹅辞岁,没有鹅不算过年。吃过团圆饭,上了年纪的中老年人坐于厅堂上拉家常,高堂健在的,习惯守岁到零时。接着是爆竹烟花震天动地响起,“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大年初一,进入欢度新年的高潮。客家人过去年俗说:年到初一二,家家打斗叙。年到初三四,人客来来去。年到初五六,有酒又无肉。年到初七八,家家捧粥钵。年到初十边,依旧同先般。年到十五六,食了剩余肉,耕个耕,读个读。初一这天人们起得特别早,见面第一句话就是恭喜发财,大家都说吉利话。饮过早茶,人们又互相拜年道贺。小辈见长辈口称恭喜发财,长命百岁,长辈给后辈打发红包。再祭拜先祖后,兄弟叔侄,几家人合吃饭,共享天伦之乐。过去年初一家人少外出,年初二才开年,一劏鸡,二舞狮龙麒麟,串门走亲,从亲至疏,络绎不绝。容县农村小孩第一次随父母到亲戚家,回担礼品还送一只鸡,称爬路鸡,寓孩子从此记得这门亲戚。在探亲访友的同时,城乡还经常开展各种文体活动。舞狮舞龙舞麒麟,唱采茶、粤曲贺新春,成为数百年来
10、我的家乡容县作文
第一段:总结表达对容县的热爱之情(可以提一下容山容水容天下)
二、三、四:介绍容县值得骄傲的事情:出最多将军的县还有将军故居呢,广西最大侨乡,符合人口比例申请的长寿县称号,非常美味全身是宝的沙田柚,众多的景点(十几个呢),黎村温泉村、佛教圣地都峤山(南山)、非常成熟的森林公园,大水瀑布……
五、总结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