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文特别风俗-尊龙人生就是博首页
1、宜宾有哪些民风民俗?
1、灯会
灯会起源于春天祭祀。灯最早是火把,原始人举着火把上山、到河边祭祀神灵。人们通过摆灯、挂灯来与神灵沟通。
2、祭杜主
祭杜主是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等地。十二月廿三夜是送“灶司菩萨”上天日。“灶司”又称“灶神”,“灶君”,民间贴在灶上的纸马称为“东厨司命”。顾名思义,灶神,在魏晋以后逐渐成为与百姓朝夕相处的家神。
3、祭蚕虫
祭蚕虫属于汉族信仰习俗,流行于川西平原一带。相传,蜀中开国国王蚕丛教民养蚕, 每年做金蚕数千头,送给百姓。凡得到金蚕的人家,养蚕一定获得丰收。他死后,人们因感恩而祭祀他。
(1)兴文特别风俗扩展资料
宜宾文化特色:
1、酒文化
宜宾,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聚居此地的各族人民依托世代承传的习俗和经验,曾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酿制出了各具特色的历史美酒。有史可考,诸如先秦时期僚人酿制的清酒、秦汉时期僰人酿制的蒟酱酒、三国时期鬏鬏苗人用野生小红果酿制的果酒等。
2、竹文化
宜宾是一个以绿色竹子环绕起来的城市,因《卧虎藏龙》而名扬天下的蜀南竹海则是宜宾“竹之美景”的代表,120平方公里,清风徐来,极目之处,尽皆竹浪,北宋文人黄庭坚一句“壮哉,竹波万里”道出了蜀南竹海的气魄和雄浑。
2、你听说过“嫁女打生,踩斗过桥梁”的婚嫁习俗吗?
嫁女打生,是苗族婚礼的最高礼仪之一!打生的时间是在女方办酬宾宴未开席前,由男方代表在摆好的第一张桌子上用酒肉先祭敬男女双方祖先,后唱“打生歌”。
歌词内容大意是:在遥远的过去,大地全是秃岭荒山,蒙博、蒙耶(苗族最早进行农耕生产的祖先)开荒辟土,改造出大片良田,没有谷种,他们派狗到遥远的助略娄地取得谷种,因努力耕耘,才有了丰富的物品和足够的衣食,人世间才有男娱女欢的婚姻基础,才有苗族青年恋情与良缘的追求,也才有今日从男方到女方来联婚的过程。
我们带女方来的一路上,沿途各地的“生博、生耶”也追随着来到女方屋外,现在酒肉饭菜已全部准备好,客人们还未吃,先请“生博、生耶”饮用后,酬宾待客才开始……生博吃饱,生耶喝醉,各自回去,让送亲队伍平安到婆家。
打生歌唱完,酬宾待客才开始,人们方可用餐。
苗族是一个自然崇拜与祖先崇拜的民族,打生就是他们宗教信仰的真实体现。
踩斗过桥梁!兴文苗族民间部分姓氏认为,女儿出嫁时不能将娘家的喜气带走,但又不能没有喜气而让婆家吃亏。
因而,出嫁时拜祖先后,女儿不得再踩娘家的屋,只得踩在谷斗上,再站上凳子慢走两步,行成四步,然后由娘家弟兄背出屋外。象征一步天长地久,二步人丁兴旺,三步荣华富贵,四步金玉满堂。站在凳子上走两步象征着过平安桥,不管女儿走多远,都会平安顺利和吉祥。
总结:在苗族婚礼中,还有一些我们没听说过的习俗,比如新娘在伴娘的搀扶下进行踩斗、上长凳、丢筷子,不知道如今的苗族结婚习俗是什么?依旧如此繁琐吗?
3、请问“花山节、盘王节”都是哪个民族的习俗?
花山节是苗族的习俗,盘王节是瑶族的习俗。
花山节,又叫"跳场"、"跳花"、"耍花山"、或"踩花山",是滇东北、滇南一带苗族的传统佳节,源于青年男女的求爱活动,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三至初七举行。
云南永善县的马楠山一带,云、贵、川三省毗邻,苗族同胞集中,人们跨省前来参加,人数常达数万人,规模盛大,万众欢腾。屏边苗族自治县举行的花山节规模也很大,文山、马关、河口、蒙自等地的苗族同胞都赶去参加。
盘王节是瑶族祭祀祖先盘瓠(hù)的重大节日,海内外的瑶胞都十分重视这一民族祀典。盘王节为每年农历十月十六日。瑶族盘王节又叫盘王还愿,是瑶族人民纪念其始祖盘王的盛大节日,迄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
在古朴庄重的公祭盘王大典仪式上,瑶族男女老少都穿上自己民族的节日盛装,脸上绽放着灿烂的笑容,用吟唱、祭酒、舞蹈、上香等形式来祭祀盘王先祖,追溯历史。
(3)兴文特别风俗扩展资料
花山节
滇东北和滇南一带苗族,每年5月1日前后过“踩花山节”。
传说古时苗族战败流落异乡,想起祖先东逃西散的苦,伤心落泪。一年五月一日,祖先显灵,劝他们不要太难过,应该到高山顶上吹芦笙、唱歌跳舞给我们看。说完天上落下一朵花,挂在一棵树上。大家围着这棵树歌舞,吹芦笙。
云南南部的苗族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初十期间过节;昆明市、楚雄州、昭通地区的苗族则于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日过节,而兴文石海的花山节则是在每年的5月1日左右。
花山节期间,除了举行跳芦笙舞、斗牛、绩麻比赛等各种娱乐活动外,要注意长幼辈分之分。一般在老人面前,年轻人不得对唱情歌;对歌只能选与自己同辈的人,小辈不能与长辈对歌。
4、兴文有什么好玩的呢? ??
兴文县苗族花山节又名踩山节,是苗族同胞一个盛大的传统节日,一般都在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或者端午节前后举行,是了祈求在新的一年中能够人丁兴旺、风调雨顺。 花山节有其传统的仪式,而最庄重的仪式是敬花杆。一根10多米长的花杆高高地竖立在花山场上,花杆上装饰绿叶,又称花树。花杆原是苗族人祭柱风俗的遗风,后来渐渐地成为踩花山活动中最吸引人的中心活动。敬杆仪式结束后,即开展一系列的风俗风情活动,如苗族古歌对唱、芦笙舞、竞技表演、交流情感、苗族青年男女寻找知音、中老年人互相祝福等活动。 花山节有其传统的仪式,而最庄重的仪式就是敬花杆,此仪式一般都由族中长者主持。仪式开始后,就有支持者唱诵苗族歌,陈述办节目的,并求神灵赐福。其间要吹奏四曲芦笙调(即:迎宾曲、祈祷曲、欢乐曲、踩山曲),并燃香点烛、杀鸡敬酒、祭祀神灵。敬花杆仪式结束后,就开始文艺活动。 据《苗族古歌》记载,在很久很久以前,生活在黄河下游和长江中下游的苗族先民曾拥有大片自己的疆域,那里有大山大岭、大田大坝,山梁有九十九座,山坳有九十九个,肥田有九十九片,沃土有九十九块。苗族先民们世代生活在那片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建设者自己的家园。他们男耕女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生活富足,人丁兴旺;他们同其他民族和睦相处,过着和谐安宁的生活。每当逢年过节的时候,部落个村寨苗族同胞便邀约其他民族同胞一道聚集娱乐,男吹芦笙,女弹口弦,笙歌悠扬,琴声回荡,洋溢着欢乐喜庆的气氛。 但好景不长,由于黄河上游黄土高原逐步向东扩大疆域的另两大部落,欲举兵侵占苗疆,便竭尽所能寻找借口破坏苗区的安宁,他们联合起来,以强大的优势兵力攻打苗区,强行占领了苗疆,夺去了苗家人的大山大岭和大田大坝。为了生存,大部分苗家人被迫离弃美好的家园向长江流域西南的崇山峻岭迁徙,饥寒交迫的日子陪伴着前夕的苗族先民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春秋,没有安宁的生活,也无法生育子女繁衍后代。据《苗族古歌》传诵,在迁徙的苗族同胞中有一对恩爱的夫妻,男的叫蒙耶,女的叫蒙博,由于天灾人祸,生活困哪,婚后多年无子女,无计可施,夫妻俩便到遥远的东方去问“搜”(苗族对神的称呼),“搜”说:“天帝是天地之主,人家都由他主宰,善良的人要什么他都会赐给。”并告诉他们:“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和端午节前后,天帝要下凡人间了解人间疾苦,向人间赐福,你们就在这个期间旋翼一个景色秀美的大山,在山上竖花杆、栽花竹、燃香点竹、杀鸡敬酒、吹笙起舞,求天帝赐福,保佑人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六畜兴旺。”蒙耶、蒙博夫妻俩当年喜得贵子,同时还迎来了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人丁六畜兴旺的好年景,夫妻便裹上了美满幸福的生活。由此,蒙耶、蒙博就向族人及其后代传说:苗族人的幸福生活都是天地通过花杆、花烛赐给我们的,花杆是我们苗族祈求福祉的神,花竹是我们苗族繁荣兴旺的根。从此便立下规矩,每年农历正月初一至十五和端午节前后,都要在这座山上竖花杆、栽花竹,祭拜神灵、求子祈福,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参加这个活动的人一年比一年多,活动内容一年比一年丰富,场面一年比一年壮观,参加活动的苗族男女穿上绚丽多彩的苗装,围绕五彩缤纷的花杆吹起芦笙、载歌载舞。后来,苗族先民就将这项活动取名为“花山节”,并世代传承至今永盛不衰,形成了苗族同胞的传统节日。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苗族花山节的内容和形式又有了新的拓展。苗族同胞以举办花山节的形式歌颂今天的幸福生活,展示苗族同胞的风采,弘扬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以此交流感情、增进团结,激励苗族同胞自强自立、共谋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贡献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花山节是川南苗族盛大的传统的重大节日。节庆期间,苗族无论男女老少,均礼服豪冠加身,一支支芦笙来一支支笛、一个个葫芦丝来一把把唢呐、一套套锣鼓来芦笙舞、连枪舞对情歌、上刀山来下火海,一幅跨越时空浩浩荡荡的苗族历史文化长卷就此徐徐展开! 花山节期间,情窦初开的苗族男女青年则纷纷利用这一年一度难得的机会,秋波频传情歌高唱,眉目流转间郎有情时妾也有了意,有情人便成了眷属…… 花山节以其丰富多彩的节庆内容、华美独特的服饰元素和为年轻人提供的金风玉露一相逢的难得机遇,川南苗族花山节又被人们美称为川南苗族同胞的情人节、川南苗族服饰的t型台! 如今,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进步,苗族花山节的内容和形式又有了新的拓展。苗族同胞以举办花山节的形式歌颂今天的幸福生活,展示苗族同胞的风采,弘扬苗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同时又以此交流感情、增进团结,激励苗族同胞自强自立、共谋发展,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贡献本民族的智慧和力量。
满意请采纳
5、四川省、宜宾市、兴文县、当地民风民俗有哪些?
当地特色:
茶馆
“坐茶馆”是成都人的一种特别嗜好,因此茶馆遍布城乡各个角落。成都茶馆不仅历史悠久,数量众多,而且有它自己独特的风格。无论你走进哪座茶馆,都会领略到一股浓郁的成都味:竹靠椅、小方桌、三件头盖茶具、老
虎灶、紫铜壶,还有那堂倌跑堂...
6、中国各个地方的文化特点、风俗习惯是什麼??
1、彝族风俗习惯 —— 火把节
文化特点:
在彝族地区,对火的崇拜和祭祀非常普遍,云南泸西县彝族在正月初一和六月二十四,由家庭主妇选一块最肥的肉扔进燃烧的火塘祈祷火神护佑平安。永仁县彝族在同样正月初二或初三奉行祭火,称作开"火神会",凉山彝族把火塘看作是火神居住的神圣之地,严禁触踏和跨越。
到了节日,各族男女青年点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间活动,边走边把松香撒向火把,或进行集会,唱歌跳舞,或赛马、斗牛、摔跤。近代,人们利用集会欢聚之机,进行社交或情人相会,并在节日开展商贸活动。
2、白族风俗习惯 —— 青姑娘节
文化特点:
青姑娘节时间是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这天剑川县甸南、羊岑等地的白族妇女都要参加活动,她们纷纷捐钱,聚在一起,专门请人扎一个青姑娘的偶像,给她穿上白族的盛装,把她抬到秋千架上荡秋千,众人围着她边舞边唱,然后到海尾河边举行祭奠仪式。晚上由一人举着“青姑娘”偶像作前导,众妇女随后,绕遍村中的大小街道,边走边唱叙事长歌《青姑娘》。
3、傣族风俗习惯 —— 泼水节
文化特点:
每到泼水节,傣族人民就到附近的山上采集一些鲜花和树叶,到了节日这天,傣族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浴佛,再拿着采集的花叶沾水,开始互相泼水,你泼我,我泼你,一朵朵水花在空中盛开,它象征着吉祥、幸福、健康,青年手里明亮晶莹的水珠,还象征着甜蜜的爱情。大家互相泼啊泼,到处是水的洗礼、水的祝福、水的欢歌。朵朵水花串串笑,泼水节成了欢乐的海洋。
4、哈尼族风俗习惯 —— 姑娘节
文化特点:
“姑娘节”是每年春耕结束时,奕车人的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节日。“姑娘节”这天,奕车姑娘要戴上洁白的尖顶巾,身穿“龟式服”,下穿紧身超短裤,腰系精美的银饰,在山间用歌、舞等形式寻找自己的伴侣。绥宁苗族人的姑娘节定在每年的四月初八,民间有歌谣:苗家四月八,姑娘回娘家,奕车人的姑娘节在农历二月二日。
5、苗族风俗习惯 —— 花山节
文化特点:
苗族花山节5月1日前后举行,是川南、兴文、河口、文山等地苗族人民一年一度的“踩花山”节。每到这个时候,来自各村各寨的苗族人民,潮水般地从四面八方几个苗村寨之间的开阔坡地上。“花杆”是踩花山节的重要标志,一般选择挺直高大的青松或柏树,扎以鲜花,彩旗。定花村的人是大家公认的“好心肠的人”。这人必须在节日的第一个早晨,趁太阳出山以前把花杆竖好。
(6)兴文特别风俗扩展资料:民俗又称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项,可以简单概括为民间流行的风尚、习俗。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7、兴文石海的景区民族
兴文县是四川最大的苗族聚居地,苗族人口约四万人,大部份居住在石海景区内,属花腰苗支系。兴文苗族语言大体一致,服饰各具特色;风俗习惯大同小异,大多以种养业为主,善狩猎。由于长期居住偏僻山区,过着刀耕火种的封闭式生活,其民族文化保存完好,古朴浓郁,得以传承几千年而不变。其中最具特色的有服饰文化、婚丧习俗、宗教信仰、民间工艺、口头文学以及音乐舞蹈等。
8、四川兴文县的风俗是人没死就要提前修坟墓吗?
恩恩 你好 我就是兴文人 这里的风俗的确是这样的 人还没有死就要提前修坟墓。因为人死的时候就直接看好黄道吉日,然后下葬。
9、四川兴文县有哪些家乡习俗?
过年吃腊肉,初一吃汤圆,猪儿粑。
10、兴文石海民族风俗作文400字
“56个民族一家兄弟,爱我中华,爱我中华……”。家喻户晓的一首经典之作,流露着一个国家,团结、繁荣、昌盛等。
云南有“彩云之南”,“金属王国”,“动物王国”……当然也是少数民族最多,乡土民风忒别纯的地方之一。比如德宏傣族,有景颇族,栗粟族,阿昌族,德昂族… 云南只可会意不可言传,需要切生去看,去听,去感悟。应为云南风景数不胜数,丰富多彩,就用德宏举例诠释云南角落美。
云南德宏是一个美丽的地方,有“孔雀之乡”,“日光之城” ,小小城市,各种名族和谐,快乐,安定的生活。其中傣家人民辛勤劳做,长久以来,走了她们独特的饮食文化,崇高的信仰。 “ 金孔雀,展翅开,傣家的竹楼,傣家的小竹帽”…听这首歌,我总会有身处其景,听着娓娓动听的葫芦丝,看着温文尔雅的傣家少女竹楼河边一次次婀娜的舞姿。
傣家,万人狂欢“泼水节”,真的有非一般的感觉,这个节日有美丽传说。泼水节向她们泼水,是发表对他人的美好祝福,样样好的意思。她们她们在歌在舞,她们名族独特的舞姿,伴随圣水,一起狂欢三天。驱走夏日的炎热,迎来清凉夏日。 节日说了,下面说说吃的。首先呢想到吃的一马当先的应该是烤乳猪,皮脆肉鲜,在家独特沾水,风味十足,回味无穷。然而,萨斯这道美味佳肴也是当仁不让的,她永远吃不腻,吃了还想吃,爬朗菜,牛犊子果……
一切的美,美在德宏,美在盈江,“三角梅之乡 ”,美在勐弄,有原生态风景,有回味无穷的“勐弄山茶”勐弄山歌大赛,也在冉冉…… 民风民味,非一般感觉,身处其景,民情暖暖。